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3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11-02 18:31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民盟嘉兴市委员会:

贵委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余生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委对嘉兴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成立了由市教育局等单位组成的实体专班,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校内校外,综合施策。“双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提前实现了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和课后服务覆盖率2个100%的目标,为全省乃至全国“双减”工作提供“嘉兴示范”。教育部专门发文推广嘉兴“三色预警闭环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机制,多篇案例入选教育部、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就我市“双减”工作批示肯定。一方面着力开展“校外培训清朗”行动,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外培训环境;另一方面从家庭、学校、社区入手,聚力打造一批优质研学基地,开发实践一批精品研学课程,为学生课余生活提供新平台。

一、校外培训监管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完善校外培训监管制度。2021年11月,制定《嘉兴市关于查处变相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工作方案》;2022年1月,印发《嘉兴市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工作指南》;2022年1月以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落实校外培训分类管理,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科技部门分别对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截止到8月,三部门均已完成机构设置标准及审核办法。2023年3月,全省首家制定《嘉兴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关于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重点介绍我市通过完善日常监管、完善违规违法线索发现、完善执法协同、完善违法违规公告、完善执法保障5大机制落实校外培训监管执法的经验做法。

(二)公布“白名单”机构。市“双减”专班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在学生艺术、科技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确保培训质量有保证,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2023年1月,市专班联合文旅、科技、体育部门制定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标准(试行)》,产生并公布了第一批“白名单”机构101家。

(三)推进全国平台纳管。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将全市范围内培训机构的证照、人员、场地、资金、课程等信息录入全国平台实行统一监管。重点加强培训资金管理,引入“学后付费”理念,要求培训资金进入全国平台监管账户,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平台实施实时监管。截止6月27日上午8点,全国平台中纳管机构338家,已合规319家,纳管率94.38%,307家机构监管账户核验通过,通过率90.83%,300家机构开通网上支付,开通率88.76%。

(四)严厉打击隐形变异学科培训。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行业主管部门日常巡查、市“双减”专班专项督查检查、社会监督员队伍随访督查、上级平台通报、信访部门移交和“双减”举报电话发现等方式全方位收集隐形变异学科培训线索。积极开展假期专项检查和市级抽查,严厉查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2023年以来,开展元旦、春节、寒假、五一假期期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检查,出动623人次、检查机构319家次。

二、课余活动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开设精品研学课程。首先聚力打造一批优质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嘉兴已有市级以上研学基地(营地)5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市级39家。之后各校外基地(营地)分类分学段构建了60门综合实践精品研学课程。寒、暑假前,嘉兴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研学实践等课余活动课程信息,告知学校、学生和家长,推广实施精品课程。

(二)拓展社区课后托管服务。构建“3+2+2”社区托管模式,建立社区学院、街道(镇)教育中心、社区(村)共育小学堂等三级管理体系,确保管理到位。编制全区和社区二级托管地图,实现托管信息精准推送。实行家长和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整体评价,课程教师对学生托管时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双向评价保证托管服务的质量。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外课余活动阵地和课程。市教育局围绕“双减”下如何提升家长育人水平,创办“嘉兴市家庭教育大讲堂”;学校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指导,办好家庭教育微课堂;市共青团系统发挥“阵地、活动、课程、师资”等优势,成立“共青团+”协同育人共同体;市妇联从“家”做起,持续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巡讲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

结合贵委的建议意见,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近期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市教育局联合科技、体育、文化旅游部门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清朗”行动;持续推进培训机构全国平台纳管,实现所有机构全流程资金监管。

(二)加强特色基地建设。2023年,在每个县(市、区)遴选建设2个各具特色的有影响力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设置特色基地(营地)前置条件、活动专区、课程设置、讲解服务、费用减免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落实“准入条件前置、特殊要件审查、分级公布监管、不符摘牌清退”机制。

(三)构建“嘉禾五育”实践教育体系。围绕“嘉禾五育”实践教育体系目标,开发实践一批精品研学课程。构建“嘉禾五育”实践教育体系,谋划发布涵盖185个特色点位的50条精品研学线路,包括“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勇挑革命重担”“品味劳动文化,体会小康生活”“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劳作乐趣”等,为广大青少年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

再次感谢贵委对嘉兴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教育局

2023年6月27日

 

(联系处室:市教育局培训监管处 联系电话:8385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