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海盐县

海盐为市民出行再上“安全阀”

发布日期:2023-03-14 09:36 信息来源:海盐新闻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 姚雨婷

本报讯 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数,日前,海盐在望海街道、于城镇、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试点使用首批“太阳能北斗卫星系统同步闪防撞警示柱”,为市民出行再添一重保障。

晚上8点多,在望海街道长安北路路段,一排红白相间的防撞警示柱在黑夜中闪烁发光。期间,不断通过的车辆在警示灯的指引下,安全开上匝道。“车子对面开过来,老远就能看见警示柱红色的光在闪,尤其是在雨雾天,视线不清的时候,能规避掉很多路面风险,行车更加安全。”市民李凤妹说。

记者了解到,该防撞警示柱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设施警示装置,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的基准时钟信号同步闪光。该警示柱由嘉兴宝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而成,主要用于夜间道路行车安全提示预警。

据了解,该系统装置采用安装在警示柱顶部的单晶硅太阳能板进行发电,内置高容量锂电池进行储电,做到被动发光与主动发光相结合。被动发光采用高质量的EGP超强反光膜,主动发光采用高亮度LED灯珠,目视距离接近2公里,解决传统型警示柱依靠灯光反射只能近距离内感知的缺点,实现及早预判。同时,该装置还利用北斗卫星系统所提供的基准时钟信号,实现发光频率精准同步,杜绝因闪光不同步造成视觉环境不和谐情况的发生。

“经过排摸,我们发现,一些交通流量大、人车混行较多的十字路口,夜间经常发生车辆撞击擦碰道路绿化隔离带和防撞警示柱的情况。原因是驾驶员因为灯光昏暗,容易分神而造成事故。”望海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昕伟告诉记者,目前,路面上还有一部分装置通过发光警示牌进行频闪或爆闪的方式提示,但这种方式容易刺激驾驶人员的眼睛,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相近路段同时安装多个闪光警示装置,闪光频率不一致,也会对驾驶人造成视觉上的干扰。在夜间、雨雾冰雪等能见度差的环境下,安全警示作用有限。”王昕伟说。

为了提高发光亮度,解决同步发光的问题,位于望海街道的嘉兴宝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投入研发力度,今年,该款产品成功研发。

“前后花费了一年半时间研发,期间不断推翻再优化,研究了近20个方案,最终确定了这个方案。”该公司负责人郭越峰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了1个发明专利和3个实用新型专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套交通设施警示装置已在望海街道长安北路、长丰路、恒丰路等路段试点安装90根,在于城镇鸳鸯村、江渭村安装40根,在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安装7根。接下来将进一步在全县试点推行,实现道路出行安全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市民出行再加一个“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