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挖掘深厚文化底蕴加速推进文旅融合
■全媒体记者 潘成豪 王海滨
本报讯 夜幕刚刚降临,沈荡镇贲湖老街就开始热闹起来,不一会便熙熙攘攘,余华文学IP让这里的热度骤升。老街“出圈”背后是沈荡深厚文化底蕴的强劲支撑,以及加速推进文旅融合,持续释放“吸引力”的结果。
傍晚5点半,沈荡贲湖老街工农桥北堍的胜利饭店就热闹了起来,不到10分钟的工夫,店内15张桌子坐满了顾客。除了复古的装修风格和物美价廉的菜品,店内主打的“余华元素”也格外吸引眼球,许多顾客就是为了尝一尝余华书里的炒猪肝而特地过来的。正在吃饭的市民王宇婷就是余华的忠实读者,她专门从通元赶到这里。“看过余华的许多作品,特别想尝一下余华书里的炒猪肝。”王宇婷说。
据了解,胜利饭店的原型是著名作家余华所写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频繁出现的标志性饭店,以炒猪肝这道菜深入人心。去年11月6日,余华亲临胜利饭店开张仪式,对这里的菜品赞不绝口,并提笔写了三个字“都好吃”。“许多顾客都是冲着余华来这里打卡。”胜利饭店店长徐凌燕说,“人流量很大,忙的时候连翻桌都来不及。”
胜利饭店的“火爆”也让沈荡镇招商负责人史海通的信心更加足了。近年来,沈荡镇启动了贲湖老街修缮提升工程,该工程位于贲湖西路周边,占地面积约35亩,商业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包含贲湖夜市、贲湖美食街、港南西路文化街、冯夷轩等区块。
硬件有了,如何提升知名度?打造文旅IP成为破局之选。去年6月,沈荡镇发布了首张《余华文学地图》并在沈荡老街实景化落地,如沈荡、齐家、半路、新丰、千亩荡、胜利饭店等均可在余华作品中找到相应的痕迹,而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场景——胜利饭店也成为了文艺青年最热门打卡地。
“我们把余华IP植入到老街商业发展中,通过余华名人品牌效应,让更多人来老街打卡。”史海通说,光有余华这个大IP还不够。要把人流引进来,还要留下来,怎样做好“增值”这篇文章同样重要。
为此,沈荡镇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加大老街的招商力度。“先引进像南疆烧烤、华莱士、沪上阿姨等主流品牌,把周边的人气慢慢带动起来,再引进晴天见咖啡、遇上洋洋烧烤等网红品牌店,把人气聚集起来。特别是集装箱主题商业街的入驻,对整个老街的商业带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史海通说,要把老街打造成为沈荡人日常聚餐、游逛的首选地点。今年元宵节期间,“我们的村晚”在沈荡举办,更是让沈荡老街成为海盐远近闻名的“网红街”。
越来越多商户也看好这里的发展,主动选择入驻沈荡老街。沈荡老街大庆桥南堍5个新店铺的招商信息一经发出,就有25家商户表达了入驻意愿。考虑到这块区域周边停车不太方便,史海通还专门带着这些意向商户考察了现场。“带他们先过来看一看,结果他们过来看了之后都想要。”这样的结果也让史海通感到意外,但也让他对老街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去年5月份开始招商的时候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主动找上门,如今情况变了,说明大家的信心都回来了。”
“对于入驻商家,沈荡继续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史海通说,沈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举措仍旧不会松懈,反而会提供更多的帮助,大家一起把沈荡的“烟火气”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