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主 要 工 作 任 务 | 责任单位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 市发展改革委 |
2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 | 市科技局 |
3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 市财政局 |
4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 市发展改革委 |
5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 市经信局 |
6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市发展改革委 |
7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 市发展改革委 |
8 |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 市人力社保局 |
9 | 完成省下达的环境和能源计划目标。 | 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
10 | 扎实推动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优化惠企政策直通车平台,推出一批精准有效的专项扶持措施,最大限度挖掘降本减负空间,全年为企业减负200亿元以上。 | 市经信局、市税务局 |
11 | 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留给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40%,给予小微企业10%以上价格扣除评审优惠。 | 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税务局 |
12 | 扎实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及时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做到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 | 市经信局 |
13 | 深化减证便企服务,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证照互通应用,实现企业年报“多报合一”。 | 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数据办 |
14 | 加强金融服务保障,扩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规模,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 市金融办、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 嘉兴银保监分局 |
15 |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打造“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 | 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委 |
16 | 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 市综合执法局、市委编办、市司法局 |
17 |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深化信用在审批监管、公共资源领域应用。 | 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 市政务数据办 |
18 | 清理规范各类服务中介、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
19 |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大力实施省“千项万亿”工程、市“551”工程,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热潮,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 市发展改革委 |
20 | 科学精准做好项目谋划,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储备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确保接续有力。 | 市发展改革委 |
21 | 攻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强化投资赛马、项目晾晒,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 市发展改革委 |
22 | 持续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建设用地指标,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23 | 统筹招大引强和激活内资,加快构建全市“一盘棋”大招商格局,完善重点地区招商网络,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十周年红利,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加大制造业外资项目和优质服务业项目招引力度,打响全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品牌。 | 市商务局、桐乡市政府 |
24 | 加强本地龙头企业投资服务和保障,支持企业增资扩产。 | 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
25 | 抓住消费复苏机遇,推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加速回暖,促进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 | 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26 | 挖掘消费潜能,发挥海宁皮革、桐乡毛衫、平湖箱包等品牌优势,鼓励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消费场景创新,推动步行街、商圈、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加大夜间经济培育力度,深化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 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
27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切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 市建设局 |
28 | 落实落细国家、省支持政策,实施19项示范任务,推动嘉善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和乡村振兴示范县,率先开辟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市长三角发展办、嘉善县政府 |
29 | 深入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打造嘉善北部新城、祥符荡创新中心、中新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等方面推动形成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提升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显示度。 | 市长三角发展办、嘉善县政府 |
30 | 深化沪嘉同城,聚焦基础设施、产业科创、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与上海全方位对接,办好上海·嘉兴城市推介系列活动。 | 市长三角发展办 |
31 | 积极联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探索建立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特色会展合作机制,加快融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等平台合作水平,积极引进功能型、区域型总部基地,高效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实现与虹桥功能互补、优势叠加。 | 市长三角发展办、南湖区政府、平湖市政府、海盐县政府、海宁市政府 |
32 | 优化市域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增强城市承载力辐射力。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 |
33 | 深化中心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高铁新城。 | 市建设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
34 | 积极争创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力度,建设“温暖嘉”未来社区。 | 市建设局 |
35 |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各县(市)建设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 | 市建设局 |
36 | 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 市综合执法局、市委宣传部 |
37 |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市战略,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 |
38 | 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全面启动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打造浙大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深化亚太路科创带建设,提升发展南湖湘家荡、秀洲天鹅湖、海宁鹃湖等科创湖区,构建协同互补、联动发展的创新共同体。 | 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
39 | 高标准建设重大创新载体,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打造一批建院20周年标志性成果,推动南湖实验室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快发展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加强创新平台绩效评估,打造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 市科技局 |
40 | 积极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设立科创金融母基金,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设立科创金融专营机构,推广知识产权和投贷联动模式,支持嘉兴银行向科创金融特色银行转型,新增科创企业贷款300亿元以上。 | 市金融办、市科技局 |
41 | 实施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争取设立深交所、北交所服务基地。 | 市金融办、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 |
42 | 加强科创金融区域协作,构建创业孵化、科技服务合作机制,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 | 市金融办、市科技局 |
43 | 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深化“百企百院”建设,常态化开展院企银企对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78%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 | 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
44 | 深化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50家。 | 市市场监管局 |
45 | 深入实施“星耀南湖”人才计划,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完善住房安居、子女就学、医疗服务保障机制,在职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480名以上,新增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个、大学生10万人、高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 市人力社保局 |
46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争创“浙江制造天工鼎”。 | 市经信局 |
47 | 深入实施“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加快打造新材料全球性集群,培育壮大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网络通信等全国性集群,推动县(市、区)打造各具优势的区域性集群,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 | 市经信局 |
48 | 开展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突出抓好低效用地成片腾退,打造一批高品质小微企业园,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00家,腾退低效用地2万亩。 | 市经信局 |
49 | 聚焦数字赋能、节能降碳,组织实施“两化”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两化”改造全覆盖。 | 市经信局 |
50 | 推进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应用,建成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家,在役工业机器人达到2.3万台。 | 市经信局 |
51 | 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行循环型生产模式,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0家、清洁生产企业100家,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市经信局 |
52 | 深入开展“雄鹰行动”,实施制造业十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的领军企业。 | 市经信局 |
53 | 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推动设立长三角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联盟,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0家。 | 市经信局 |
54 | 深化“上市100”行动,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 | 市金融办 |
55 | 实施“千企创牌”行动,新增省级“品字标”企业50家,打响嘉兴智造品牌。 | 市市场监管局 |
56 | 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做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积极培育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加快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 市发展改革委 |
57 | 加快建设通苏嘉甬高铁、沪平盐城际铁路、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开工建设铁路杭州萧山机场接线工程嘉兴段、下沙至长安市域铁路,加快推进沪乍杭铁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秀洲至海宁、海盐至海宁市域铁路纳入国家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 市发展改革委 |
58 | 推进嘉兴高铁南站扩容提升,强化市域铁路站点TOD模式开发,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枢纽带动效应。 | 市发展改革委 |
59 |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构建“一枢纽八联十通道”海河联运网络,开工建设鱼腥脑航道、杭申线航道改造工程,推进内河航道等级提升,加快打通堵点,提升通行效能。 | 市发展改革委 |
60 | 深化嘉兴港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合作,加快万吨级泊位码头集群建设,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300万标箱。 | 市交通运输局、平湖市政府、海盐县政府、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 |
61 | 发挥海河联运经济效益、绿色低碳优势,布局建设连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内河码头。 | 市交通运输局 |
62 | 全面推进嘉兴机场建设,加快建设圆通航空物流枢纽,统筹推进机场口岸建设,大力发展航空核心产业和临空先导产业,培育现代航空物流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 | 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嘉服集团、秀洲区政府 |
63 | 完善高速公路“三纵三横七连”路网布局,加快建设苏台高速嘉兴段,开工建设沪杭高速嘉善联络线、海宁联络线和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提升与长三角主要城市高速公路衔接水平。 | 市交通运输局 |
64 | 加快市域快速路网建设,积极推进普通国省道拥堵路段扩容改造,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行动,强化市域主要功能片区快速连接。 | 市交通运输局 |
65 | 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 市商务局 |
66 | 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深化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率达到90%。 | 市政务数据办、市委改革办 |
67 | 实施资源要素配置一体化改革,大力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优化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提高土地、资金、能源利用效率。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68 |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进国企降本增效,不断增强国资国企竞争力、创新力。 | 市国资委 |
69 | 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健全动员运行体系。 | 市国动办 |
70 | 打好稳外贸攻坚战,抓住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机遇,大力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积极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业务,支持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500家以上,出口占全省份额保持稳定、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 市商务局、嘉兴海关 |
71 | 支持外贸龙头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扩大营销网络,助力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 | 市商务局 |
72 | 做强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嘉兴综合保税区,提升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争取设立嘉兴港入境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 | 市商务局、市口岸办、 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 |
73 | 开展平台能级提升行动,推动“万亩千亿”园区平台扩容提质。 |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
74 |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临港装备制造、港航物流、滨海旅游产业,打造杭州湾北岸重要增长极。 | 市发展改革委、平湖市政府、海盐县政府、海宁市政府、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 |
75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展现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 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 |
76 | 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深化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 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77 |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 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 |
78 | 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提升发展农业经济开发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 |
79 | 保护和发展嘉兴黑猪、桐乡杭白菊、凤桥水蜜桃等特色农产品,支持农业产业“一县一特”“一镇一品”。 | 市农业农村局 |
80 |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 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 |
81 |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开发利用,扩大嘉田四季、嘉兴大米等品牌知名度,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 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 |
82 | 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启动建设和美乡村示范片区。 | 市农业农村局 |
83 | 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挖掘一批农业文化遗产,营造“留住乡愁”的村庄环境。 | 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84 | 积极构建未来乡村生活场景,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 |
85 | 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探索农民宅基地资格权有偿退出机制,完善强村公司、飞地抱团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所有村年经常性收入超过16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60万元。 | 市农业农村局 |
86 | 深入实施农民“共富十法”,鼓励群众首创,支持农民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项目、获得分红,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农人、新农商,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全省领先。 | 市农业农村局 |
87 | 坚持把绿色化、低碳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 | 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 |
88 |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大力建设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持续开展碧水绕城、绕镇、绕村工程,扩面提质污水零直排区,市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稳定在95%以上。 | 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 |
89 |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厂工艺提升、供水管网改造,让广大市民喝上最优质自来水。 | 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嘉源集团 |
90 | 因地制宜开展水生态修复,深化美丽河湖建设,推进全域水系重构和湿地生态功能提升。 | 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
91 |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善环境污染发现预警、快速处置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 市生态环境局 |
92 | 深化清新空气行动,加强臭氧污染治理攻坚,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市生态环境局 |
93 |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争创国家“无废城市”。 | 市生态环境局 |
94 |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市生态环境局 |
95 | 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社会能耗强度下降4%以上。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市交通运输局、市建设局 |
96 | 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实施“风光倍增计划”,扩大核能综合利用,加快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推进全市域光伏、储能、虚拟电厂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基地。 | 市发展改革委 |
97 | 深化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创建零碳社区,打造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市,建设绿色公共交通体系,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公交专用道设置比例均提高到30%以上。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 市交通运输局 |
98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持续打响“幸福一‘嘉’人”民生优享品牌,不断提高共同富裕成色。 | 市共富办 |
99 |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 | 市人力社保局 |
100 | 推进“扩中”“提低”,深化家庭型共富财税政策改革试点,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 | 市共富办、市财政局 |
101 | 推动社保扩面提标,健全商业医疗保险和长护险制度,进一步加强“大病无忧”投保力度,基本养老保险户籍人员参保率达到97%以上。 | 市人力社保局、市医保局 |
102 |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困难群众“共富十助”行动,完善因病致贫返贫防范机制,用心用力兜牢民生底线。 | 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残联 |
103 | 加强住房保障,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8万套。 | 市建设局 |
104 |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完善高质量养老和普惠育儿服务体系,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婴幼儿托位3500个,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 市民政局、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 |
105 |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中教育提质增效,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大学校建设和优质师资引育力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打响“优学在嘉”品牌。 | 市教育局 |
106 | 支持嘉兴学院创大争一流,推动嘉兴南湖学院特色化发展,推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扩容提质培优。 | 市教育局 |
107 | 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健全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机制,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 | 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 |
108 | 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深化落实分级分层分流诊疗机制,提高疫苗接种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 市卫生健康委 |
109 | 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加快建设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积极争取浙大二院长三角国际医院建设,建成投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深化“名医到嘉”工程,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市卫生健康委 |
110 | 积极推进国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深化社区运动家建设,打造城乡一体“10分钟健身圈”,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运动、健康生活,建设全生命周期友好型城市。 | 市体育局 |
111 | 深化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实施嘉兴文化研究工程,高标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动“海塘·潮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天籁阁等名胜古迹复建,塑造“江南文化之源”城市标识。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112 |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与浙大文化合作,推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示、利用、研究,推进全民阅读和艺术普及,实现“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113 | 深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打响“船游嘉兴”“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
114 |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机制,推行“四治融合+协商治理”模式,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进专业调解队伍建设,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市。 | 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司法局 |
115 |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 市应急管理局 |
116 | 从严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市市场监管局 |
117 |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海塘安澜工程,提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 市应急管理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 |
118 | 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平安护航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嘉兴。 | 市公安局、市委政法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