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嘉兴教育学院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470890431/2023-452261 发布机构: 嘉兴教育学院
发文日期: 2023-04-24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聚焦教师专业成长,推进美育共同富裕——记“南湖之春”初中美术专场展示活动
发布日期:2023-04-24 16:10 信息来源:嘉兴教育学院 浏览次数:

人间四月,江南大地 ,南湖之春,凌公塘畔 ,草木莺飞,万物生长。4月21日,嘉兴市第二十三届“南湖之春”初中美术专场在凌公塘畔的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举行。本届南湖之春围绕“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主题,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共同富裕的  教育样板,以品质教研助力品质教育,打造“优学在嘉”的教育品牌。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崔卫教授,《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编辑聂磐老师,嘉兴教育学院义教处张建芳处长,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朱德江主任,嘉兴市美术教研员沈水明老师,以及北师大南湖附校刘建国校长和各县区美术教研员、嘉兴市一线美术教师等300人共享这场美育盛宴。

此次活动形式丰富,有课堂展示、观点报告、专家引领三大板块集中呈现了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及意义,让老师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感、学有所成,也为日后的美育教学明确了方向。本次活动由嘉兴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沈水明老师主持。

开幕式:亨嘉之会 推陈出新

春日的校园已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活动伊始,北师大南湖附校刘建国校长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课改现状。接着,朱德江主任就近年来南湖区美育高品质实施的策略、路径、成果、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方向的引领。

张建芳处长首先介绍了第23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的基本概况,其次结合教育部2022版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新要求,对进一步推进我市美育改革发展、强化美育育人功能作了工作指导。

第一,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第二,要充分挖掘美育课程内容,加强美育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和老师要深度挖掘美育课程资源,特别要注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融入学校美育工作,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校美育“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特色建设。

第三,要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定期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动学校积极创建较高水平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艺术社团教学机制。

第四,要积极推进美育教学改革,提高美育质量。要探索差异化、个性化教学,走班制、专项化等特色教学模式,不断强化艺术审美体验。

第五,要着力积极探索课程评价改革,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学校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形成艺术专项特长。

最后,张处长就“南湖之春“教改展示研训品牌如何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守正创新提出了建议。

开幕式最后环节,张建芳处长、朱德江主任、崔卫教授为本次教学展示教师、观点报告教师以及嘉兴美育三重境研究与创新团队二级成员们进行了简单而隆重的颁奖和证书颁发仪式。

课堂展示:聚焦课堂 润心无痕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黄颖老师带来一节《兽面之纹》,探索“为何兽面陶器耳是镇馆之宝?”学生探索“兽面纹”的“物象之美”,感受“象外之境”,深刻领悟中国古代“兽面纹”的魅力,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海宁市南苑中学的邵烨老师,通过自然中有趣的点,引出课题《潮点青春》,以任务为驱动,以诗为灵感、以点为造型、以创为展演,从“自然之点”到“艺术之点”再到“青春之点”,在“潮点服装秀”中抒发对青春的感悟。

嘉兴经开实验学校计秀新老师带来一节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意·江南》。在音乐舞蹈的视听氛围里,感受水墨的艺术魅力与创作语言,让学生在音乐与美术的融合中寻美、创美、悟美。

海盐县实验中学朱岭峰老师借助“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的真实情境,揭示画展作品《溪山行旅图》的主题。朱老师通过情境巧设、对比分析、动态解析等方法引领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借景、写意、抒情,深刻感受中国山水画可望、可行、可居、可游的理想境界。

观点报告:以研促学 以学促思

嘉善县泗州中学陆瑶琴老师带来《从〈梅杜萨之筏〉谈灾难性题材的形式与精神表达——走向生命感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观点报告,陆老师从“引生命之问,知作品之容,懂形式之法,悟主题之意,升生命之华”五个方面,介绍了“走向生命感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

平湖世外经开中学褚亚萍老师带来观点报告《肩上云霞里的诗意精神》。褚老师从传承诗意文化精神为缘由,向大家阐述了传统服饰云肩引入美术课堂的探索路径。学会在新的时代和材料语境下,传承云肩里的诗意民俗精神。

浙师大秀洲附校徐梁燕老师以《礼记·大学》为导入,为老师们带来《图式出尘,气象高迈——核心素养下三重境教学设计》观点报告。报告以《静庐景境》一课为例,介绍了课程在三重境范式下的构架,“望庐——问庐——品庐”三步法,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寻本源,感念心境悟法则。

洲泉中学沈国杰老师以《百鸟争鸣》一课为例带来《“生本趣创”水墨教学实践研究》的教学主张报告,注重在水墨教学中引导学生本位体验、本位思维、本位创造,达成“水墨画鸟”的意趣创意、理趣创新、情趣创作。

专家报告:高位引领   实践转化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崔卫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从教学实践到科研成果——中小学美术教师科研与写作策略》。崔老师从生活例子类比写作困境,一一进行破解,指出要从现场分析,保持研究与实践一体化观念,保持三大选题原则,坚持六大研究策略,明确教学研究范式,杜绝假大空研究内容,要写出“有血、有肉、有骨、有皮”的科研成果,从实践情境中找寻有效的科研内容,让写作成为一次落到实处、清晰明了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讲座的最后,崔卫教授就论文发表的途径、投稿技巧向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午休闲暇时光,老师们一同参观了北师大南湖附校美术作品展以及学生自主设计的“京禾小美院”,老师们沉浸式的品评与体验,收获了有趣的文创作品。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在南湖之春“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主题下展开嘉兴美育三重境实践构建,通过三重境廓清与构建教学设计, 廓清作品鉴赏辅导与创作的三重境境界,有效推动学习方式转变,融通文化理解,促使核心素养落地。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这是时代美育的新时代要求。三重境美育以时代为契机,逐步推进并清晰形成“浙江样本和嘉兴范式”,推动嘉兴美育在教育共富路上 走向新征程。


信息来源: 嘉兴教育学院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