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6015/2023-454269 | 发布机构: | 嘉兴市人社局 |
发文日期: | 2023-05-25 | 组配分类: | 重点民生信息 |
让老年人少跑腿,打造个性化服务 | |
发布日期:2023-05-25 10:46
信息来源: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嘉兴市及各区县养老保险服务中心进一步细化落实“适老化”服务工作,提高线上线下服务协调,减少让老年人跑腿......通过各项创新举措,提升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主动服务,真心服务、真情实践,让老年人在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事项时切实感受“政府温度”“人性关怀”。 1、充实服务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 一是充实智能化机器设备。利用各社保服务中心自助服务一体机,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社保权益信息打印服务,方便老年人查询社保待遇。采取适合老年人了解信息的图文、视频、音频方式开展宣传,必要时提供面对面的指导服务措施,加强对智能化服务运用及防骗知识的科普宣传,让老年人敢用、能用、会用智能技术。 二是针对性、差异化服务。始终坚持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业务规程设计、服务流程设置的全过程。结合办事群众的年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和习惯等不同,分人群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措施,避免“一刀切”。 个别退休老人长期瘫痪卧床,面部僵硬,无法顺利眨眼、摇头、张嘴等动作,无法通过“浙里办”的人脸识别认证。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查看了退休老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同时与老人本人比对,让病残卧床老人说话、招手等进行身份确认。 三是制定对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制度。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同时,兼顾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如嘉兴市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南湖分中心将对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融合发展,结合社保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建立“红色代办”工作制度,开展“窗口帮办”、“上门代办”和“组团联办”等“红色代办”服务,落实高龄、空巢、失能老人特殊服务具体举措。 2、完善服务政策,梳理高频事项 一是全面梳理11个高频事项清单。聚焦老年人办理需求,对临近退休或待遇领取年龄的人员,提前进行档案核查,通过全国社保比对查询系统,核对参保人是否存在多地参保经历,对需进行社保关系转移或制度衔接的,做好业务提醒。 二是“一件事”服务。在养老金待遇核定等业务办理过程中,同步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或制度衔接、通过社保卡发放待遇的工作,减少老年人跑腿。完成退休一件事迭代升级,2022年全市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共办结24402件(全省第四)。 三是“一站式”服务。联合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打通数据壁垒实时获取低保、低边、残疾等困难老年群体信息,实现待遇认定“零时差”、政府代缴“零跑直办”。对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个人账户余额等死亡待遇申领和核定,要结合跨部门共享的人员死亡等数据,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待遇发放效率。 3、拓展服务渠道,打造便民生活圈 一是延伸服务体系,发展就近服务。如南湖区每周定期开展“美好生活号”大篷车服务,梳理高频事项下放受理权限,向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延伸下沉服务,与银行共建社保服务代办网点,提供“就近办、多点办”服务,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即可实现社保信息查询,切实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15分钟便民政务服务圈。 二是完善服务设施,发展优先服务。社保服务大厅提供“一门式”、“一窗式”服务,设立老年人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实现特殊人群优先办理。设置等候专区、爱心专座,印制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专用办事指南,张贴醒目的引导标识,提供老花镜等便民服务设施,配备医药应急箱。 三是加强服务引导,发展主动服务。社保服务大厅和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配备引导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做好政策解读、服务引导、自助设备操作指导、线上服务操作指导等服务,提供从接待、答疑、受理,到办理、反馈的“一站式”服务,对前来服务网点的老年人主动询问所办业务,根据其情况,按需提供全程引导服务。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