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文件 > 其他文件 > 嘉政办发
索引号: 002546445/2023-4543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文号: 嘉政办发〔2023〕34号 发布机关: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05-22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3-05-26 10:13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奋力推进长三角体育现代化先行市建设,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到2027年,建立与共同富裕典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社区运动家”打造成为最具辨识度的体育共富重大标志性成果,构建城乡一体“10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7%,位居全省前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力争突破44.7%,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不高于浙江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青少年身体素养显著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二集团前列。体育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保持全省前三。

到2035 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格局,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指数省级测评均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建成长三角体育现代化强市,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标志性事业。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高标统筹,全面构建体育发展新格局。

1.完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大体育”治理格局和运行机制。市、县(市、区)建立健全体育工作委员会(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完善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区域协同合作交流。深化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全民健身示范区、杭州都市圈体育联盟等建设,促进体育各领域重点项目合作发展。通过赛事联办、产业协作、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合作成果,着力构建区域体育发展共同体。(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长三角发展办)

3.抓好四项“国字号”创建。积极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增强体育服务能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加快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深入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提升体育领域智能社会治理能力。积极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联动国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嘉兴运动家大厦。(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

(二)坚持均衡普惠,全面拓展体育发展新空间。

1.加快大型场馆设施建设。对照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标准,推动市区和县(市)建成符合标准的“五个一”体育场馆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嘉兴市奥体中心和新少体校,新建经开区时尚体育中心、国际台球中心,海盐县竞技体育中心、海盐县全民健身中心、海宁静安全民健身中心(新少体校)、亚洲举重训练中心、鹃湖文体中心等一批区域性体育场馆。改造升级嘉兴市体育中心、中央(体育)公园、南湖国际网球中心、平湖市体育中心和嘉善汾湖水上中心、嘉善县体育场等。(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嘉服集团)

2.统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将“10分钟健身圈”建设融入城市空间规划,推进市域化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60%以上镇(街道)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文体中心),村(社区)在“双有”(有室内和室外健身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加大对健身设施未达标老旧小区的建设支持力度,落实新建居住小区健身设施配建标准,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建设“环浙步道”嘉兴段及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的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户外公共空间。合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公园绿地、滨水沿岸等区域,增加嵌入式健身设施供给。(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嘉城集团、嘉服集团、嘉通集团)

3.促进体育场地提质增效。加大公共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实行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和开放补助,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完善《嘉兴市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管理和补助办法》,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学校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可用于健身的场地,鼓励各类社会体育场馆提供公益性开放服务。(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国资委、市机关事务中心、嘉服集团)

(三)坚持优质共享,大力提升体育服务新品质。

1.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广“社区运动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模式,施行《社区运动之家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推行体育共富三级指标测评,加强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与体育现代化镇(街道)、村(社区)评估工作联动,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体育先行,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变革重塑。(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2.构建健身指导服务圈。完善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为主体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引导组织、人才、项目配送“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推进体卫融合,搭建“三甲医院体育康复中心”“科学健身门诊”“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三级体卫康养融合发展体系。实施运动健身促进非医疗健康干预行动,丰富社区养老健身服务,加强健康指导、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广、大众体育业余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

3.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供给。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鼓励各地申办引进国际国内高端体育赛事、永久性主会场赛事。定期举办市、县、镇三级综合性运动会、全民健身大会、社区运动会及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发挥学校、行业和社会团体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业余联赛、积分赛、U系列赛。鼓励各级工会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将工会组织健身活动情况纳入工会工作考核。建立运动积分等常态化激励机制。倡导市民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嘉兴军分区、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

(四)加强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竞技体育新实力。

1.构建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体系。强化体育和教育资源共享,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举措,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机制。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扶持培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满足多元需求的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确保青少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到2027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3%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

2.完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奥运争光计划”,全面促进体校高质量发展,建设贯通大、中、小、幼“一条龙”训练体系和市、县、校三级训练网络。扶持田径、游泳基础大项,重点突破“三大球”集体项目,全力发展体操、水上项目、“三小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不断提升重竞技、冰上项目、攀岩等潜力项目和新兴项目。鼓励学校普及推广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球类项目、基础大项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学校体育“一校多品”格局。深化拓展“市队县办、市队校办”,鼓励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创建各级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特色学校不少于100个。(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

3.建立竞技体育人才引育体系。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梯队建设,优化提升队伍结构和规模。加大培养输送力度,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人数逐年递增。每年引进高水平教练和优秀运动员5名以上,每年安置8名以上省级以上优秀退役运动员。创建3—5个市“名教练工作室”,推动县(市、区)“名教练工作室”全覆盖。修订完善《嘉兴市体育贡献奖励办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五)完善产业体系,精心打造体育经济“新引擎”。

1.构建体育产业新体系。以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为动力,加快形成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展“互联网+体育”服务领域,促进新兴生活性体育服务业成长,大力发展老年运动康复、中青年体育休闲、青少年体育培训和幼儿体适能产业。争取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体育公司、国际体育学校将分部、研发基地、训练基地落户嘉兴。(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

2.创新体育产业新平台。推进“体育+文旅+乡村振兴”特色发展,打造平湖九龙山、杭州湾融创文旅城、杭海新城Hi-park冰雪中心、嘉善汾湖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集聚区及平湖徐家埭村棒球、马厩村赛艇、海宁尖山定向、盐官马拉松等乡村运动消费新场景,创建一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加快培育步道经济产业链,带动户外运动和产业发展。推动“体育+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优质公益服务+多元增值服务”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供应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嘉服集团)

3.培育体育市场新主体。聚合上海国家体育大学科技园等优质资源,打造长三角体育产业孵化基地。扶持拥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强的本地体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中小体育企业向“专新特强”方向转化。鼓励体育服务企业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持续完善以购彩者为核心的责任彩票运营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责任体育彩票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

(六)深化改革创新,聚力增强体育发展新动能。

1.深化体育数字化改革。加快构建“数字体育”整体智治体系,深化公共服务、体育赛事、体育彩票管理等应用场景“一件事”改革。强化“社区运动家”品牌引领、迭代共享,实现市域体育资源链接最大化,推动品牌走出去、强起来,构建数字运动健康服务新生态。(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务数据办)

2.深化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通过财政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深入参与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管理、赛事活动举办、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市场开发。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投资兴办普惠性非营利性的体育服务机构。深化足球改革,推进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制定实施《嘉兴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推动体育赛事社会化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3.推进基层体育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现代化治理机制,做强做实各级体育总会,建立体育社团活动力指数测评制度,培育一批示范效应明显的体育社会组织。完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价制度和履职支持政策,创新基层体育委员“1+N嘉兴模式”,构建基层“体育委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指导员“三员”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体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清单、时间表和路线图。市体育工作委员会(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研究解决体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要制定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推动责任落实。

(二)强化保障支撑。统筹完善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与地方财力相匹配的体育高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发展建设。将《嘉兴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与体育教练技术职称贯通评价体系,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

(三)强化安全管理。健全体育领域安全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落实监督管理、应急处置和“熔断”工作机制。建立户外赛事活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主办方、承办方及体育主管部门管控责任。创新促进体育赛事发展的服务管理机制,合理降低赛事举办的安保成本。规范体育健身预付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强化督查考评。将体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纳入共同富裕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健康嘉兴等考评体系,市体育工作委员会(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对本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跟踪监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监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嘉政办发〔2023〕34号.doc


作者:

信息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