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教育局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002545004/2023-452772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3-05-04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嘉兴海宁教育组团帮扶 加速黑水育人模式革新
发布日期:2023-05-04 09:23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为全面落实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8部联合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文件精神,2022年8月,浙江省海宁市援派4位教师赴四川省黑水县中进行对口帮扶。黑水县人民政府任命其中1位副校长为黑水县中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经过“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努力,以及黑水县中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奋斗,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学校面貌一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帮扶成效初显。

以全面调研为基础,建立“精细型”教学秩序

调整作息时间,科学设置课程。调整课堂时长,每节课时间由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在时长和课程设置上实现与成都高中接轨,既保证了学生高考科目的学习时间,也利于教师与成都优质学校进行网络同步教学教研,为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基础。

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建立分工清晰的条线管理,构建“教务处-教研组长-任课老师-任教学生”和“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班级学生”两大条线管理模式,每天由校级领导与中层行政人员2名值日教师进行全天候管理;3个年级部安排年级管理教师,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发挥帮扶优势,严把入口出口。发挥浙江帮扶团队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形成“两校帮扶、三校联动”的机制,在高一设立3个“浙江班”,浙江3位帮扶教师分别担任浙江班的班主任,以“浙江经验”管理学生,同时黑水本校6位教师担任学生发展导师,学习管理经验。四川彭州7位帮扶教师担任高三年级教学,以四川高考经验严把毕业班出口关,开展精准辅优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以完善制度为抓手,建立“规范化”管理方式

建立管理制度,实现有章可循。完善了《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教职工教学常规要求》《教职工工作量核定办法》《教师培训制度》等学校管理制度,后续还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评优晋级制度》等多项教职工评价制度,填补学校对于教职工评价体系的空白,强化制度约束,用制度管人管事。

深化帮扶理念,实施师徒结对。帮扶学校教师与黑水本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浙江海宁、四川彭州帮扶教师与黑水本地教师共形成了30个紧密帮扶师徒队伍,定期开展师徒献课、评课、备课等活动,做到师徒互动,教学相长。自组团帮扶以来,教师教学质量优秀人数由原来的20人达到32人,参与省级课题7人、县级课题2人,省级论文获奖2人、州级1人,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发展态势。

强化德育制度,促进自我管理。以“润德育文,行远自迩”的校训为德育导向,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等3个模块进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体系,通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对每日4小时的课外时间进行自我管理,升旗仪式、社团活动、文明岗管理等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均由学生主持,教师在筹备阶段进行指导,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以艺术体育为特色,建立“持续性”发展模式

明确学校定位,打造艺体特色。黑水县中学生少数民族占95%,在身体素质和歌舞艺术方面有一定天赋,学校以体育(篮球)和音乐(舞蹈)作为艺体特色的先行模块,通过初高中一体化培养吸引更多好的生源,积极与有艺体培养民族政策的本科大学对接,争取更多艺体生进入本科,打出艺体特色的品牌。

培养优师名师,打造师资队伍。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借助“组团式帮扶”,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组团帮扶以来,共33位教师分4批到浙江海宁和四川彭州进行培训学习,收到了“真培训、实学习、重提升”的效果,在为学校教师队伍“输血”的同时实现长期“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未来名师队伍。

改善硬件环境,提升校园品质。学校利用帮扶资金25万元改善了教师餐厅和多功能阅览室,规划了100万元的智慧校园打造方案,后续还将陆续对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舞蹈房、器乐室等利于艺体特色学生发展的硬件进行添置和改造,从硬件上保障黑水县中学艺体特色的长远发展。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