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聚力打造共富“桃花源”
这段时间,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来到三星村采访;而国家乡村振兴局主管的《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则刊发了三星村贯彻落实“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
在“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之际,行走在三星村片区,能深切地感受到共富“桃花源”的魅力。这里稻作与乡间景观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交织相融,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村庄,短短数年光景变成了热闹的“网红村”,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考察的团队。
进入蜜桃丰收季,三星村网格员陈林燕也开启了今年蜜桃季的直播事业。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陈林燕就回到家乡做水蜜桃产业,和父母一起经营起桃桃家庭农场。
陈林燕的短视频拍摄和直播都是从水蜜桃田间种植、采摘、品尝入手,注重农产品原生态氛围的营造,这样的写实路线也吸引了众多网友在直播间驻足。同时,她还擅长将凤桥三星村文化元素加入直播过程中,让凤桥水蜜桃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近年来,三星村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富裕,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共融共富,村庄发展路子更实了,生态环境更美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呈现出一幅生活美、经济活、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好风景。
“以前是人人争着想做城里人,现在是住着楼房却向往乡下的生活。”如今,三星村的许多村民都有这样的感慨,和美乡村建设不仅促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还让各种惠民工程在农村加速开花结果,让乡村渐渐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而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许多村内农户、村外群众纷纷开始驻乡创业,乡村“人气”逐渐转化为“财气”。三星村也入选了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从“养猪村”摇身变成了“网红村”,凭借和美乡村面貌再次出圈。
越来越多的农家小院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农家乐民宿,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家门口的优秀企业务工或自主创业,乡村经济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星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07年的8万元增长到了如今的250万元。
而这,只是这些年来南湖区持续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南湖区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具有南湖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共富之路。
通过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南湖区“定制”了一条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农业经济开发区等平台,提升和美乡村发展力和“吸金力”,各镇、村纷纷积极培育农家乐、民宿、咖啡茶吧等新业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村庄运营机制。
以新丰镇镇北村为例,依托乡贤助力,该村整合美好“姜”来幸福路精品线、特色农产品、直播电商等资源,积极打造共富大棚,探索“一棚建设(共富大棚)+三方参与(党组织、第三方公司、农户)+五金得利(政策奖补得奖金、土地流转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的发展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着力构建起集体有收益、产业有发展、农户得实惠的共富发展新图景。
大桥镇则成功打造出“潜福”牌白玉蜗牛品牌,通过“共富工坊”抱团发展、“共富车间”提升标准、“共富学堂”推广技术,形成一企带多户、一户多增收的致富共同体模式,带动七省一市525户养殖户养殖。
2022年,南湖区城镇化率达8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2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45: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