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宋韵永铭——两宋碑刻书法艺术特展
宋人以文兴国,勒石之风尤盛。7月7日,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西泠印社、嘉兴南湖学院联合主办,嘉兴博物馆、中国金石书画研究院承办,富阳博物馆协办的“宋韵永铭——两宋碑刻书法艺术特展”在嘉兴博物馆南馆区二楼禾韵展厅启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
本次展览以两宋文人碑刻书法为主题,遴选精品拓本66件(组),涵盖两宋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与名士,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与之情深共鸣,再一次领略宋韵文化的恒久魅力。共分为四大单元:
第一单元“君王宸翰”
两宋时期,历任君王多重文艺。北宋初年,宋太宗主持刊刻了著名的《淳化阁帖》,推重以二王为代表的晋唐经典,到徽宗赵佶即位,设立皇家画院,编纂《宣和画谱》《书谱》,本人亲自参与创作,创瘦金体,书诏刻碑遍寰宇,将书画风尚推向极致。南宋伊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后,广罗先朝君主宸翰,并继承其父艺术品味,由黄、米转学智永、二王,卓然成家,其后孝宗等继任者均擅笔墨,君王之好,奠定了两宋书法艺术的格局。
第二单元“名臣风范”
与前朝不同,宋代通过改革科举,扩展了寒门学子的上升渠道,设立台谏制度,形成了君权至上,文官为主,君臣共治天下的统治架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富有才干的文人士大夫官员。他们有着深厚的儒家学养,也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像韩琦、谢绛、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以及蔡京、蔡卞等人,在宋代政治舞台上轮番登场,展现各自的经世才能,形成了不同的文人官员集团,左右朝野时局。与此同时,两宋的书法风气,也因为当政者的更替,而受到波动影响。
第三单元“苏门俊士”
在宋代文坛的璀璨群星中,苏轼无疑是最闪亮的巨星。这位巴蜀才子,从政坛明星到牵连党争,一生起伏跌宕,仍以旷世才华与人格魅力,成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乃至千古不易的士大夫偶像。其诗词开清雄豪放一派,散文与父、弟共列“唐宋八大家”,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天真烂漫是吾师”,书法居“宋四家”之首,即使随手遣兴所绘竹木怪石,亦成后世文人君子画楷模。苏轼身边还同时聚集了一批当时最具才情的文士,他们共同成就了宋代文明的高峰峻岭。
第四单元“儒释名家”
两宋时期是文化繁荣之高峰,思想方面,程朱理学影响深远,文学方面,诗词散文名家众多,书画艺术领域,同样人才济济。擅长篆书者如宋初释梦英、郭忠恕、上官佖、苏唐卿等,承继唐代李阳冰玉箸篆遗风,各出意态;米芾、米友仁父子,分别为徽宗、高宗两朝鉴定书画,书宗东晋二王,画创米家云山;硕学大儒如周敦颐、朱熹、陆九渊,诗坛翘楚如陆游、尤袤、杨万里,他们的书法也个性鲜明,卓然不群。这些名家共同演绎了宋代尚意书风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