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4号建议的答复
孙连清代表:
您在市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第154号建议已转由我局办理。首先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对您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由局长牵头,分管领导负责,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交流调研等工作,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嘉兴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文旅产业业态、深化文旅产品创新供给、全面拓展文旅消费空间,文旅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一、突出业态融合,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推动“文旅+”和“+文旅”,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是培育新型业态。加大度假型酒店、房车露营、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休闲旅游产品培育,以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开元芳草、融创水世界、船游嘉兴等产品为引领,形成更多具有嘉兴特色的旅游精品。“五一”期间,“船游嘉兴”“九水巴士”等水上产品接待游客均突破历史新高。
二是延长产业链条。用好我市商贸市场活跃、特色产业多样的优势,不断丰富农旅、商旅、体旅等多元业态。联合农业农村局出台农文旅融合方案,培育“野火饭”等农旅新品牌;打造皮革、箱包、毛衫等高品质专业市场及工厂店。据统计,海宁皮革城、雅莹集团等企业的游客消费占总营收的30%;结合经编产业优势,开展城市露营生活节,以“一顶帐篷”撑起百亿产业。
三是开展品牌创建。持续打响“百县千碗·嘉肴百碗”特色美食品牌,推出“特色宴”、“招牌菜”、“老小吃”,打造特色美食文化。加快推进酒店、等级民宿提质扩容,推动高度酒店品牌化、度假酒店主题化、乡村民宿标准化、酒店服务个性化。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魅力,连续16年举办端午民俗文化节,打造系统完整的端午民俗节庆活动体系;推出新塍主题年味系列活动,吸引周边市民游客12万人次。
二、创新消费场景,开拓夜间消费空间
以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为抓手,完善消费政策,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消费空间,夜间文旅消费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根据省文旅厅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尽快恢复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 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嘉兴市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谋划嘉兴夜游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完善《嘉兴市级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操作细则》,明确新评定为省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40万元奖励,进一步激发夜间文旅消费潜力。
二是打造夜游样板。充分发挥乌镇景区、西塘古镇景区、南湖旅游景区三大五A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打造夜间文旅消费样板。嘉善西塘古镇景区和桐乡乌镇景区成功创建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月河历史街区、嘉善云澜湾温泉景区,海宁志摩故里·硖石景区成功创建首批和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三是丰富消费内容。围绕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中国海宁观潮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发一系列配套活动与节目,利用暑期、金秋等特定日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夜间促消费活动,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内容,延长游览时间。如乌镇的古镇嘉年华表演、西塘的“汉服市集”夜游项目、“一起来嘉游、月河缤纷夜”文旅夜市推广活动等。沉浸式夜游模式,受到游客追捧。如“月上梅花洲”沉浸式夜游演艺市集、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沉浸式科技体验游,仅“五一”假期,吸引游客14万人次,旅游收入1700余万元。
三、精准营销推介,提升嘉兴旅游形象
针对目标旅游人群,突出嘉兴文化资源和旅游品牌,瞄准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的辐射半径,精准定位营销区域、拓展营销方式,提高旅游综合吸引力。今年以来,采取“1+9”宣传推广模式,通过“海陆空”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对外宣传嘉兴旅游,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周边主要客源地城市,以及重庆、厦门等网红城市,联合当地文旅部门举办专场嘉兴文旅产品推介会。依托央视、浙报、携程等大媒体、大平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濮院时尚古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乌镇水上集市、长街宴等多次受到央视关注,“这条线路我能反复爱上N次”、“特种兵怎么玩,来看看上海大学生的一日挑战”等众多视频在网络走红,1—3月,全市旅行社共接待国内游客12.84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期盼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页无正文)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