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38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03 10:05 信息来源:市医保局 浏览次数:

董铭勤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的建议》交由我局主办,经研究答复如下:

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近7年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内同行、媒体和科研院校的密切关注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中国社会报》头版刊发,《领跑者》推广介绍,获评2020年度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并得到浙江省时任省长郑栅洁、民政部部长李纪恒等多位领导批示肯定。2022年被表彰为“嘉兴市十大人民满意民生实事项目”,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

一、主要成效

(一)有力推动了医保领域共同富裕。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省委、省政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突破性抓手,嘉兴经过多年探索,较好地破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现象,家庭经济压力明显减轻,有效缓解因失能致贫返贫问题,是共同富裕兜底保障的压舱石,为全省共同富裕重建设提供了“嘉兴样板”,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评选中,我局申报的长期护理保险创标提效项目入选成果展示类试点,成为我市市级部门唯一入选项目。

(二)明显改善了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全市累计4.52万名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累计支付待遇62.45万人次,基金支出6.23亿元,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失能人员生活质量生存状态明显改善,家庭经济压力明显减轻。仅2021年一年,全市各级医保部门、服务机构共收到感谢信、锦旗731件。

(三)有力促进了养老产业发展。长护险制度吸引了社会资本加入并带动养老产业发展,提升了养老机构入住率,提高了社会整体养老服务能力。定点服务机构和护理服务从业人员从零起步,目前已助推培育200多家定点服务机构,护理服务从业人员已达近3000人。

(四)节约了待遇人的医保支出。住院人员实行医保、长护险同步给付、同步管理,定额付费,有效节约医保基金。在随机抽选的387例享受长护险待遇满1年的人群中,对比其享受待遇前后1年住院情况,长护险享受后人均年住院次数从1.39次下降到0.96次,下降31%,人均年住院医保基金支出从21914元下降到15027元,下降31.4%。

二、存在的问题

(一)精确识别主动发现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市长期护理保险仅与医保信息联动,未与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公安、医疗机构等多部门联动,未能做到第一时间获取相关失能信息。精准识别、主动服务失能人员能力还不强。有的失能人员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对接受机构集中照料或上门服务还有一段过程,存在符合长护险待遇享受条件,但未提出待遇享受申请。

(二)待遇享受面窄群众呼声大。目前长护险享受条件为重度失能,提供服务主要以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在实践中,正如您们建议,要求将重度失智人员纳入长护险待遇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护险待遇覆盖范围的呼声比较大,嘉兴市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有这方面的建议提案。

(三)申请受理评估环节多耗时长。目前失能评估申请主要依赖线下实体渠道由提交村(社区)再通过镇(街道)报送至县(市、区)长护险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受理申请、安排专家评估、公示至出具评估结论平均耗时30天左右,待遇享受随之延后,与群众尽早享受长护险待遇的期盼存在一定差距。

(四)全过程服务与监管存在盲区。目前失能人员通过线下根据服务机构建议选择具体的护理服务项目,由于双方地位关系不对等,失能人员往往都是被动接受服务,服务机构仅考虑提供的服务简单易行,而失能人员真正有需求的项目得不到服务。在监管方面主要依靠巡查、群众投诉等传统手段开展事后管理。长护服务存在事后不留痕的特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问题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及时发现,服务监管未有效闭环,缺少高效实时全程的精准管理手段。

(五)从业人员供给不足。由于服务对象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人员,工作脏累且社会地位低,意愿从业者较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从长护险机构反馈情况看,专业护理人员招工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下一步工作

(一)以待遇人群扩面为重点,推进制度深化完善。一是巩固参保人员全覆盖。坚持城乡一体、覆盖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同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巩固在99%以上,参保人数达到429万人,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目标任务,累计享受待遇人数达到4.5万人。二是全面实施市级统筹。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管理调整为市级统收统支,实行统一征缴、统一拨付、统一清算,进一步提升长护险基金统筹层次,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运行绩效。三是适当扩大待遇享受范围。总结嘉善县试点经验,制定失智人员失能评估办法,以定点养老机构“失智专区”管理的重度失智人员为扩面重点,全省率先探索将重度失智人员纳入待遇保障范围,切实满足失智老人实际需求。

(二)以优化服务供给为重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完善护理服务项目。优化护理服务菜单,以家庭签约医生为载体,依托基层医疗机构、护理站等平台,适当增加医疗护理类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失能人员多样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需求。二是加大护理服务供给力度。完善护理服务平台,提供实时查询评估进度、自主选择护理机构和服务项目等功能,提升群众便捷度。通过服务过程的留痕和服务满意度评价,倒逼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提质增效。三是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加强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利用医保研究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护理从业人员库,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实现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人数超过23人,护理服务供给比例超过1:7。

(三)以迭代应用场景为重点,强化管理服务质效。一是升级“浙里长护在线”。推进全省试点地区上线“智慧医保”长护险功能,开放应用“浙里办”服务端,完善长护险智慧管理驾驶舱,推进失能评估、护理服务、基金给付等实时数据和失能人员、从业人员、定点机构等信息展示和统计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大数据研判,进一步改善参保人员服务体验,真正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二是推进标准立项建设。推进《护理服务管理规范》省行业规范申报立项为省级地方标准,在海盐县试点建设《服务机构设施设备规范》,进一步充实完善省级标准化体系,为全省推广长护险提供可借鉴经验。三是夯实智能监管措施。通过在线检测、数据流转、疑点分析等措施,实现经办服务、护理服务等全过程数字化实时监管,精准发现即时处置,有效提升监管效率,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感谢您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嘉兴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