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数并列全省第一 啃的都是硬骨头
我市三单位入选首批共同富裕堵点难点问题“揭榜挂帅”名单
省发改委近日公布了首批共同富裕堵点难点问题“揭榜挂帅”中榜名单。海宁市、嘉善县、南湖区3家单位入选,入选数与杭州等地并列全省第一。
本次“揭榜挂帅”主要针对我省在共同富裕工作中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旨在通过基层试点先行形成破解问题的普遍性经验和办法,并在全省复制推广。据悉,这次“揭榜挂帅”竞争激烈,发布的8个堵点难点问题,全省共收到114家单位申报,最终确定24家中榜单位。前期,市发改委(市共富办)积极组织各地各部门申报,求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
海宁市揭榜“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但绝对值差距仍扩大”榜单。近年来,海宁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聚焦农村领域扩中提低,深化实施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启动“10万农民变股民”培育计划,立足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海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777元,收入绝对值连续12年列嘉兴市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6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56。
“去年,我在共富基地承包了45亩土地搞稻虾轮作,光小龙虾营收就达到20万元。效益好啊,今年又增加了6亩地。”近日,在海宁市斜桥镇仲乐村桐九公路北侧的一片水稻田内,村民庄海东脸上满是喜悦,“等水稻收获后,又是一笔收入。”
庄海东口中的共富基地,就是斜桥镇仲乐村党委、仲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海宁市明扬食品有限公司“村企民”三方协作的“红链共富”明扬食品基地,采用“一地三金”的模式,即流转土地获“租金”、村民入股获“股金”、劳动收益获“薪金”,帮助农民增收创收。基地建成以来,169户农户每年可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40余万元,还有92户低收入农户及“夹心层”群众“入股”,年底可获得15%至25%的股金分红;在“薪金”方面,带动村民就业超300人。
今年6月,海宁市入选省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县,计划以小农户增收为重点,支持农民创业就业,为农村改革赋能。同时,实现重点群体多路径增收,全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们将通过抓好产业壮大、培训增能、帮农促富等工作实现城乡居民集体增收,助力城乡协调发展。”海宁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嘉善县揭榜了“慈善信托税收优惠难以落地”榜单。“这几年,嘉善县积极发展慈善信托,鼓励设立以扶弱济困、灾害救助等为目的的慈善信托,探索推动慈善先行信托、慈善剩余信托等混合目的的信托。”嘉善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同善”慈善信托规模已达1300万元,成为全省县域规模最大的慈善信托。未来,嘉善县将拓展慈善信托路径、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强化合作互惠共富,确保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可以凭公益慈善组织开具的捐赠票据,享受税收优惠。
除此之外,南湖区揭榜了“小区垃圾分类质量有待提升”榜单。目前,南湖区已累计创成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示范小区156个、无废小区20个,2022年实现辖区所有小区定点投放全覆盖,但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个别投放点管理不到位、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不高等问题。
如何破解?南湖区通过建立多跨协同机制,成立由属地分类办牵头、生态等条线组成的垃圾分类专项整治队伍,劝导居民自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加强宣教阵地建设,启动南湖区垃圾分类学院,开展三十大类及志愿者垃圾分类知识相关培训等。同时,南湖区依托市级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平台开展智慧巡查,通过数字赋能让垃圾分类更加“智慧”。
“揭榜挂帅”啃的都是硬骨头。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协调相关单位,紧扣堵点难点问题,着眼全省推广、体现改革创新、坚持效果导向,形成工作计划或方案,明确重点推进举措、关键时间节点,高质高效抓好问题解决,力争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形成破解问题的普遍性经验办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