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民生

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再提速

嘉兴港开通首批两条64标箱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

发布日期:2023-08-31 07:17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昨天下午,随着两艘64标箱集装箱船舶从嘉兴平湖乍浦码头内河二期港池驶出,嘉兴港正式开通至桐乡宇石、安徽芜湖的两条64标箱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标志着64标箱集装箱船舶在浙北及长三角区域实现海河联运、互联互通,嘉兴奋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又迈出重要一步。

立足优势 主动作为

发挥海河联运“黄金效益”

“开通浙北海河联运64标箱集装箱航线,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嘉兴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浙北集装箱主通道建设、打造现代化内河航运示范省具有重要意义。”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作为浙北海河联运的主战场,主动承担工程建设、通航保障、航运服务等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正在全速推进4条千吨级航道、10个沿海万吨级泊位建设,年内还将开通省内3条64标箱精品航线,2024年力争实现3层集装箱船舶通达嘉兴港。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高水平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嘉兴全力打造“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充分发挥“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依托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统筹推进海河联运“大通道”“大枢纽”“大船队”“大服务”“大改革”“大安全”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海陆协同、运行高效、绿色低碳的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今年,鱼腥脑航道工程提前开工并顺利通航,京杭运河二通道正式通航,嘉兴港在“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中晋升至第75位、吞吐量增速位居第一,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示范建设持续推进、带动效应不断显现。

目前,嘉兴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23个,其中外海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41个。嘉兴港正积极融入浙江省“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发展格局,持续释放海河联运的“黄金效益”。“两条64标箱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的开通,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嘉兴港在海河联运上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为船舶大型化发展、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内河运输新经济增长创造有利契机。”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荣荣介绍,经测算,64标箱船舶舱位成本较36标箱船舶可下降20%左右, 

运距越长,成本优势越明显,可以实实在在地为腹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也将为嘉兴港海河联运保障船舶运力、降低物流成本、完成年度箱量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引领 项目支撑

助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记者从嘉兴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重点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这一战略性、引领性工程,坚持把项目谋划建设作为关键支撑,抢抓扩大有效投资窗口期,大力推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投入、建设大水运、助力大发展。今年,全市19个水运重大项目被列入全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占全省的55%,总投资约400亿元。

2022年,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5.39万标箱,同比增长28.44%,增速在全国集装箱吞吐量20强港口中居第1;其中,对接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253万标箱,占比近九成。今年,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突破300万标箱,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到2027年,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突破500万标箱,力争进入全国前10、全球前30,其中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箱,实现翻番,助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接下来,我市将全力推动水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杭申线航道改造、嘉兴港外海进港航道等19个浙北海河联运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畅通海河双向发展“大动脉”;统筹谋划航道建设、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水陆协同、运行高效的内河作业区,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实现物畅其流,全力打造“黄金水道”;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完善通江达海、内畅外联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加强与省海港集团合作联动,推动64标箱集装箱运输向浙西、皖南、苏南等腹地拓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全省、辐射长三角的能级水平,为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贡献更多的嘉兴力量。

“我们将以此次航线开通为契机,加强资源统筹,加快项目建设,奋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