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重要

抢抓新赛道,嘉兴如何练“氢”功?

发布日期:2023-09-14 08:56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未来,驾驶着以氢作为燃料的汽车满街跑,这样的场景会不会发生?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已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热点赛道。近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

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的印发,是对我国氢能中长期规划政策的呼应和补充,将推动完善氢能制、储、输、用标准体系,提升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

而为了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我市此前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通过五年时间,将嘉兴建设成为氢能产业链完备、创新能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多样并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氢能发展示范城市。

抢抓新赛道,嘉兴如何练“氢”功?

示范先行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能够实现电力、热力、液体燃料等各种能源品种之间的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

作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氢能炙手可热。

一方面,“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氢能相关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氢能制备、储运的经济成本持续降低。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必将进一步牵引氢能应用的产业需求,为氢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目光对准嘉兴。作为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去年8月,嘉兴加入了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着力构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加大氢能装备制造及氢能应用场景推广,争取率先建设成为长三角氢能资源主要供给地、氢能产业集聚地、氢能创新应用示范先行地。

经常往返嘉善和平湖的乘客王宏良发现,他所乘坐的166路公交车既方便又舒适。今年7月,我市推出跨平湖、嘉善两地的氢能公交线路,采用氢能公交车。说起氢能车的优点,驾驶员王师傅竖起大拇指,与普通燃油公交车相比,氢能公交车起步快、制动性能好。

2019年,浙江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在嘉善首发运行,首批10辆氢能公交车投入使用。

氢能公交车很多人坐过,氢能重卡你见过吗?在嘉兴港,挂着新能源车牌的卡车往来穿梭,排出的尾气变成了水蒸气,这就是氢能重卡,它丰富了我市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氢能重卡运输每标箱能节约燃料成本约1.5元,每辆车每年减碳量约为80吨。去年12月,嘉兴港首批投用了20辆氢能重卡,替代原有的柴油重卡用于码头集装箱运输,这也是氢能重卡在国内港口首次规模化应用。随着氢能重卡应用力度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嘉兴港已成为全国港口大规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营的先行者。

加速布局

近年来,嘉兴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扩展氢能应用场景,全力打造长三角氢能产业示范区。

2021年,嘉兴在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申报基础上,构建形成“1+1+4”的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框架体系,形成各县(市、区)产业链互补、应用链互联、科技链互促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3年,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建成集科技成果转化、展示营销、试验检测、标准制定、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企业30家以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氢能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基本形成完备的氢能产业链……

透视嘉兴氢能产业发展背后,政策催化作用不容小觑。

今年4月,嘉兴印发《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在嘉兴港区打造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等地发挥产业特色,形成产业配套;在氢能应用上实行全域协同,各县(市、区)将氢能应用推广作为着力点,形成互促共进的发展态势。

“到2025年,打造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集聚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50家以上、上市企业3家以上,充分发挥嘉善、平湖、海盐、嘉兴港区等地氢能产业特色,不断完善制氢、储氢、运氢、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现在加氢气20公斤左右,满载能跑400公里。”在中石化浙江嘉兴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司机王盛亮正在为他的氢能重卡加氢气。氢能重卡在短距离运输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以49吨氢能重卡为例,百公里耗氢约9公斤,每公里费用在3.15元,与每百公里消耗柴油45升至50升的燃油重卡相比,百公里费用差约为10%,以日均100公里计算,每月费用可节省1000元左右。王盛亮对他的这辆氢能重卡很满意,相对柴油车,氢能重卡不仅动力足,行驶过程也很安静,并可实现“零碳”排放。

据悉,善通加油加氢站于2019年建成,是全省首座、国内第二座集加油、加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供能站。加氢站作为氢能应用的重要保障,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关键基础设施。我市着力构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加氢站建设就是产业链发展中的一环。根据《浙江省加氢站布局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建成加氢站19座,日加氢能力共计29500公斤。目前,我市加氢站已建成投运8座,合计日加氢能力5500公斤。

未来,嘉兴将加速培育发展“制氢(以工业副产氢为主)—储氢(以储氢罐形式为主)—运氢(以低温液氢、高压气氢运输为主)—加氢(以加氢站为主)—用氢(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产业链,全面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壮大和氢能示范应用。

寻路破圈

近日,省发改委赴全省7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开展建设评价工作,我市氢能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数量等各项工作均位列全省第一。

9月14日,2023年中国(嘉兴)氢能产业大会暨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将在嘉兴港区举行,港区氢能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嘉兴集中力量支持嘉兴港区依托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打造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按照“六个一流”(一流规划、一流设施、一流产业、一流配套、一流环境、一流队伍)要求,规划建设清华长三角氢能科技园、长三角(嘉兴)氢能创新中心等,延伸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在长三角地区形成引领示范。

走进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中。该产业园创新中心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作为园区的“门面担当”,总投资4.7亿元、占地30亩、高16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氢能科创中心、展厅及酒店。这里将作为产业园对外开放的展示平台,还将成为一个集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氢能产业发展潜力大、增速快,但目前仍面临不少难点。从当前来看,氢能产业存在市场领域拓展较慢、终端市场价格较高等特点。对此,市发改委统筹中央财政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奖补资金等,出台了《嘉兴市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奖补资金使用操作细则》,对氢能公交车购置、加氢站建设和运营予以补贴,形成涵盖产业布局、站点规划、应用推广的政策体系。

有如此多的优点,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何还没开进百姓家?相较于纯电,氢燃料最大的优势在于,3分钟就能做到能源补给完毕,这点和燃油车很像。但目前产业化有两大难点:成本高和产业链长。

实际上,一辆车想上路,绝不仅仅是车本身的事情,还涉及氢气的制取—储运—加氢站建设—汽车充氢的问题。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燃料电池系统的组装需要电极板、电解质、交换膜、催化剂、扩散层等部件,“走向氢社会,目前来讲还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总的来说,氢能产业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短期发展视角来看,可以关注氢能应用领域的热点赛道,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建设。而从中长期发展视角看,可以关注上游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电解槽等赛道,以及中游的液氢储运、输氢管道建设等。

氢能产业,未来已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