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传统村落 让乡愁有“迹”可寻
最正宗的江南水乡味,藏在那些古老的村落里。日前,在嘉兴市最新发布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名录中,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凤桥镇三星村、大桥镇胥山村、余新镇普光村入列,凤桥镇永红村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点村创建名单。
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步形成,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保护传统村落,就是让乡愁有“迹”可寻。目前,南湖区共有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市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
青砖瓦、石板桥,牵起童年回忆;松涛阁、胥山草堂,承载历史记忆……在胥山村的胥山遗址公园附近,民居被统一改造成了白墙黛瓦的外立面风格,并融入江南景墙、曲桥流水等景观节点,将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游客时常会来找家民宿住上两天,品味一下江南水乡风情。
新丰镇竹林村原来是养猪大村,如今已“涅槃重生”。这几年,竹林村周边不少地方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竹林集镇也逐渐恢复了原本的模样,繁华的街道、古色古香的民宅还原出传统的味道,保留了一份厚重的故事感。
在传统乡村中,农民画将民间历史记忆保存下来。2006年,新丰农民画列入南湖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农民画代表人物毛根甫在竹林村开设农民画工作室,将传统村落和田间地头最朴实的画面,绘在了礼盒、邮票、石头、雨伞、扇子上。
凤桥镇永红村作为嘉兴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辖区内除了有省级文保单位白坟墩遗址,还有大悲桥、万寿桥等一众具有代表性的古桥。位于永红村11组的馀粟桥,是一座很有历史感的古桥,始建之年已经无从考据,2020年凤桥镇对其进行修复,保证原有古貌,馀粟桥终获“重生”。
近年来,南湖区还依托项目化建设,打造各类民俗展示场馆、民俗技艺研学场所等,在保护的基础上,着眼历史文化村落特有的民俗风情、乡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对历史文化村落遗产进行活化利用,不断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走出了一条修复建设与合理利用结合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