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街道许油车村探索“互联网+”模式赋能基层治理
■撰文 吴媛媛 周懿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海盐县秦山街道许油车村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四治融合”为主线,以惠民服务为抓手,创新探索“互联网+”惠民服务模式,不断深化社会治理举措,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通惠民利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提质升级体育服务
改造“家门口”健身房
日前,笔者来到许油车村,穿过绿植环绕的健身步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的多功能运动场上看到,各式新型健身器材配备齐全,尽管还未完工,但已吸引不少村民前来锻炼。
据了解,这座多功能室外运动场集篮球、羽毛球、健身、儿童娱乐等设施于一体,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目前场地设施建设已完工,待绿化种植完成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
为了给村民们提供更为细致、科学的运动体验,许油车村引进安装了智能化健身器材。“只要使用机器,屏幕上就开始显示运动时间、消耗热量还有频率、次数,通过语音提醒就知道此时的运动量。大伙看着变化的数字,运动的劲头就更足了。”许油车村相关人员说。
近年来,许油车村紧紧围绕群众健身需求,整合资源改造升级室内百姓健身房,完善健身设施服务体系,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并通过智能化改造,构建“互联网+体育服务”新模式。
“滴!”站在人脸识别机前,信息比对后,即可进入许油车村的百姓健身房。“这些设备,跟专业健身房里的差不多,我每天晚上都要过来锻炼,很方便。”村民王先生说。据了解,村民们只要在手机上实名注册“社区运动家”小程序,就能随时“刷脸”进出健身房,并实时记录个人运动时长。同时,村民们还能通过小程序组建体育社群、预约所在区域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布赛事活动等,“互联网+”模式为老百姓健身锻炼提供了更加简便、科学、精准、智慧的服务。
创新特色调解模式
打造“戎治·家和”调解品牌
“来帮我评评理,他洒农药害我家地里的黄瓜苗蔫了……”近日,许油车村“秦义”品牌调解室收到一则调解委托,农户朱某反映自家黄瓜苗,在大包户张某用无人机喷洒除草剂时被波及,出现黄叶和蔫叶症状,要求张某赔偿,双方为此发生争执。村调解员了解情况后,约双方到现场进行调解,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判断,从情、理、法角度进行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对日后农药喷洒时的防御措施达成共识。
近年来,许油车村引入退伍老兵作为矛盾化解的特色力量,构建“一村一品”新格局,创新打造“戎治·家和”调解品牌,老兵说事判事的基层治理模式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目前,这支调解队伍已有退伍老兵46名,他们充分发挥“退役不褪志”的老兵精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当好基层群众的“老娘舅”。
同时,许油车村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秦义”品牌调解室为依托,不断完善组团式调解体系建设,邀请退伍军人、老党员、乡贤等加入调解队伍,探索建立“品牌调解+乡贤”“品牌调解+社工”“品牌调解+律师”“品牌调解+普法”等模式,建立“一头多翼”工作格局,多元化解基层纠纷矛盾。许油车村的“秦义”调解工作室作为海盐首家省级金牌调解室,年调解矛盾近百起,调解成功率达98.8%。
建强智能服务平台
按下办事解难“快进键”
“我家门口的路灯坏了,麻烦过来修一修。”日前,许油车村程阿姨通过“数智门牌”平台反映问题,网格员收到信息后立即联系相关人员上门维修。“家里有任何琐事、矛盾纠纷,都可以直接扫一扫门牌上的二维码寻求帮助,马上会有人上门解决。”程阿姨对家此很是满意。
去年以来,许油车村以“许有未来”乡村智治平台为基础,创新打造特色群众服务平台——“数智门牌”,其功能集居民信息、网格员信息、民警信息、社区信息等于一体。村民们只要在手机上打开“许油车村生活圈”小程序,对着二维码一扫,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上反映问题、了解实时资讯、提出意见建议,还可以查看普法宣传、法律知识、典型案例等。
“数智门牌”的运行,大大提升了基层的办事效率,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便捷度。目前,许油车村已安装“数智门牌”871户,通过“数智门牌”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村级事务管理,事件处置全流程公开透明,广大村民更安心,基层服务更及时、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