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背后的文化新图景
【档案说】《嘉兴市南湖区志》第三十一篇记载:
2003年11月,南湖区举办第一届中国嘉兴南湖合唱节;
2005年12月,南湖区被授予浙江省文化先进区称号;
2006年5月,制定《关于加快文化建设 打造人文南湖的实施意见》;
2007年,举办首届“南湖区城乡文体十大联赛”。
【见证】20年间,南湖区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群众文化网络持续健全,文化设施数量、规模不断扩展,文体活动内容丰富,文化事业多姿多彩、欣欣向荣。
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区合唱节、南湖区城乡文体十大联赛等品牌文化IP持续发力,南湖戏剧节、“村BA”等文化新IP如雨后春笋破圈涌现,文化礼堂、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健全……
点燃文化新火种
7月底至8月初,强势“出圈”的“村BA”在南湖区火热开展。
“今年的‘村BA’打得很过瘾!”南湖区余新镇篮球队领队、余南社区村委会委员方培智介绍,“近年来,眼看着各种服务配套完善起来,篮球、足球、舞蹈等群众文体组织也有二三十个,文化礼堂活动很是丰富,打个篮球、看看村晚、参加一些阅读活动在家门口就能实现。”
8月3日晚,2023年南湖区农村文化礼堂“全民迎亚运·我们的村运”男子篮球赛总决赛在余新镇曹王村文化礼堂精彩举行,激情似火的氛围、热情高涨的观众、热闹非凡的特色文艺演出……赋予了“村BA”独特的魅力。
与“村BA”相映成趣的是“村歌”“村舞”。
9月1日晚,在2023年嘉兴市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歌”大赛中,余新镇曹王村文化礼堂文艺团表演的节目《爷爷的蚕猫》荣获金奖。
村歌越唱越响亮,也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余新镇曹王村民间泥塑历史悠久,2008年,余新蚕猫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入选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礼”首批项目。
“村BA”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每个地方丰富的文化内涵。
“‘村BA’这样的群众性赛事接地气、聚人气,南湖区将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这个老百姓的精神家园,持续开展‘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文化阵地活起来。”南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3年以来,南湖区以打造“红色礼堂示范区 精神家园新高地”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15年,南湖区获评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2016年,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当前,全区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7家,其中省五星级12家、市四星级17家。
星星之火已燎原
20年间,南湖区加快文化强区建设,通过打造诸多文化阵地、文化生活圈、文化品牌活动,让文化润心惠民。
走进南湖,踏歌而行。自2003年举办首届中国·嘉兴南湖合唱节以来,南湖区全力打造“歌城”品牌。2010年,区委区政府将“南湖歌城”品牌建设纳入南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近年来,“歌城”品牌越擦越亮。2019年,南湖区举办首届中国长三角合唱发展(南湖)高峰论坛,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城市合唱联盟;2021年,南湖区被授予“中国合唱基地示范城”称号;2022年,南湖合唱基地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今年,第二十届南湖合唱节如约而至。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目前,南湖畔常年活跃的合唱团有180余支。
连续20年举办合唱节、连续19年举办读书月活动、连续18年举办睦邻节、连续17年举办城乡文体十大联赛、连续10年开展“幸福南湖·365天天欢乐大舞台”……南湖区深耕品牌文化IP价值,同时用新思路打造新文化IP。
今年,南湖戏剧艺术节强势来袭,汇聚“1+10”戏剧展、“廿+卌”非遗戏曲展、原创歌舞音乐剧《自从遇见你》演出等七大单元,因为广泛传播成为市民群众津津乐道的焦点。
丰富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
从2007年嘉兴市图书馆全市首个分馆在余新镇开张,到2022年南湖区图书馆建成,全区现有图书分馆21家、智慧书房21家、礼堂书屋27家、农家书屋49家,“10分钟阅读圈”加速形成。
20年间,南湖区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以“南湖味”的多彩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打造精神普遍富足的南湖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