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街道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海盐样板
■撰文 贺夏萍 崔洪洁
阡陌纵横、炊烟袅袅、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漫步在望海的乡村,好似步入了一幅秀丽的水彩画卷当中……五年来,望海街道始终把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全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五年来,望海街道真抓实干求实效,凝心聚力谋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1年获评市级特色农业强镇;2022年获评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一键换新颜” 幸福之感节节攀升
秋日的午后,记者来到望海街道永福社区荷花池景区,道路两旁绿木成荫,农家小院修葺一新。不远处,游船三三两两地停靠在码头。乘着船沿着河流前行,植物迷宫、景观拱桥、绿竹凉亭一一映入眼帘。微风轻抚脸庞,在这里,脚步似乎也慢了起来。
得益于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的竣工,荷花池景区实现了美丽蜕变,完成了功能升级,“荷你名宿”、乡食餐厅、美学咖啡、荷花公社、大碗茶等9幢配套设施用房完成改建。“这里已进入招商阶段,我们计划把美丽景色转化为美丽经济,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乡村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永福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淑娥介绍道。
在荷花池美丽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青莲寺村则致力于未来乡村的建设。日前,在青莲寺村的幸福茶馆内,一场关于未来乡村建设的讨论尤为热烈,“希望我们的村庄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我觉得未来乡村的建设要更加关注老人和小孩。”“希望能打造出有特色、有情怀的村庄……”今年,青莲寺村入选浙江省第三批未来乡村创建村名单。作为“田园牧歌”乡村旅游线节点之一,该村将围绕“稻米青莲、智享未来”的主题,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河道的改善,环境的蜕变,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最有发言权。家住青莲寺村的村民田阿姨感慨地表示:“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就像在生活在公园里一样,很安心,很舒适。”
产业旺起来 钱包鼓起来
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居民的生活更舒适,也让望海街道的三农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作为海盐县稻虾重点发展区域,望海辖区内稻虾种养面积已达5000余亩,累计稻虾规模户36家,目前已有6家稻虾养殖主体成功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孙永良是其中一位稻虾养殖“能手”。作为望海街道最早一批稻虾养殖户,2018年老孙就开始了稻虾事业,从小打小闹到现在占地330亩的永捷家庭农场,老孙尝到了稻虾种养带来的甜头。
除了大力发展的稻虾产业外,望海街道的葡萄产业也走上了精益求精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望海街道不断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推广精品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技术,打造千亩精品葡萄园。
在佳佳乐农场内,一个个现代化大棚设施拔地而起,肥水一体化、智能控温、智慧病虫害防治系统等新技术被一一应用起来,农场主钱国军通过手机,就能控制整个葡萄园的温度、湿度及用肥情况,既能省人工、省水肥,又能精确地把控葡萄的品质。
五年来,望海街道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引导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带领当地农民同走共富之路。
向善向美 文明之风遍地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五年来,望海街道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水平规范化,引导广大村民向善向美,树立文明新风气,弘扬文明新风尚。
清晨,记者闻着茶香、听着笑语,来到位于望海街道新兴社区文化礼堂的“六点半”茶铺,这里早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环境好起来,我们更应该要垃圾分类,保护好美丽的家园……”新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陆祥英与居民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畅聊社区的发展与规划。
“借助这个平台,既能让村民了解身边的大小事,也能向村民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调动村民参与村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一杯早茶,架起了党群沟通的‘连心桥’,也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与关系。”陆祥英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茶铺在望海街道还有很多。该街道依托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阵地,推出接地气、聚人气的各类礼堂活动,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文化阵地建成广大群众的精神共富家园,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采访小记:
农兴则百业兴,农业强则百业强。五年来,望海街道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特色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改善,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热情激增,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望海正成为一个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劲头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