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加快建设北部特色产业示范带 以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朱小芳 通讯员 黄鑫涛 周文杰 陈征世
本报讯 今年,海盐加快建设北部特色产业示范带,集聚农业特色优势,创建望海万亩国家级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和于城-望海万亩葡萄甜蜜产业示范区,做大做优“海盐稻虾”“海盐葡萄”“海盐大米”等产业。今年,以望海街道、于城镇为核心的特色产业示范带正在抓紧建设,现代化的产业面貌雏形初显。
走进望海街道新兴社区,集中连片的稻虾田一望无际,正值水稻抽穗时节,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稻花香。今年上半年,新兴社区已新开挖稻虾塘400亩,预计下半年将继续开挖1000亩,整个社区稻虾田累计达到3000多亩,且全部集中连片,方便统一管理。
新兴社区是望海街道万亩国家级稻虾种养示范区创建的核心区域,此外,核心区还包括兴隆村、永福社区。三个村(社区)的集中连片区域总共5000亩,争取2024年底辐射带动望海街道全域8个涉农村(社区)发展至1万亩。根据规划,今年,核心示范区目标新建稻虾田1650亩,已全部建成。
示范区内,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有序铺开。新兴社区新兴佳苑小区的西侧2公里的村道将进行“白改黑”改造,并融入彩虹元素。道路东侧建设海盐县稻虾社会化服务中心,内设小龙虾交易中心、乡村振兴学堂、稻虾养殖数智中心,游客可参观、体验并品尝小龙虾美食等。道路西侧则建设垂钓点位。此外,附近两个农场也将建设垂钓点位,供游客在节假日各类活动中使用。目前,社会化服务中心项目完成落地选址,进入图纸设计阶段,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
在不断健全功能配套设施的同时,示范区的环境整治工程也进入招标阶段,预计新增田园绿化5000平方米、稻虾特色景观点30处,并建设养殖尾水处理排放口、简易生态沟渠等,覆盖所有农场。“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在提升整体农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亮化、美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打造形成从种苗到深加工的龙头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望海街道农业农村办副主任周文杰表示。
去年,海盐出台《海盐县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到建成南部未来乡村样板带和北部特色产业示范带,到2024年,“水乡味、滨海风”的海盐乡村振兴美好图景充分展现。为此,海盐积极推进北部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以稻虾、葡萄产业为着力点,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葡萄是海盐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拳头产品”,目前,全县约42%葡萄田集中在于城镇和望海街道。为此,海盐统筹建设于城-望海万亩葡萄甜蜜产业示范带,依托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联合特色主体,建设3个示范基地,打造产业精品展示路线。
这段时间,在位于于城镇胜利农场的电商示范基地,每天有1-2万斤葡萄供应给美团电商平台,累计已供货200多吨。“我们以‘公司+农场+农户+电商’的模式,利用时下热门的网络销售平台和销售模式,帮助农户销售并普及电商知识,让本地农业搭上电商‘快车’。”胜利农场负责人陈兵表示。此外,由于城镇八字葡萄专业合作社组建的共富示范基地共吸纳种植户约500户,在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实现抱团发展;位于望海街道佳佳乐农场的双强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农业大棚智能控制系统,为葡萄机械化种植管理提供示范。
今年,于城镇还加快建设“水韵于城 诗意田园”美丽乡村产业精品线,致力打造以“八字葡萄-江渭蓝龙虾”为特色的共同富裕产业示范带,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建设八字葡萄服务站、智慧驿站等,作为于城-望海万亩葡萄甜蜜产业示范带的重要配套展示线路。同时,为加强于城与望海的产业联系,计划对君王线进行改建,通过便利的交通把两地葡萄产业连接起来,共享技术、资金、销售渠道、冷链物流、农旅融合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此外,北部特色产业示范带谋划建设4条参观线路,涉及望海、于城、沈荡,将葡萄示范基地、稻虾示范农场、猪猪星球等农旅融合示范点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农业基础强、多元化发展的繁荣面貌。未来,该示范带还将延伸内拓青莲数智生猪、万好加工蔬菜两条全产业链,届时示范带总产值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