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重要

七分钟动人演绎

昨晚嘉兴两个节目亮相“大莲花”

发布日期:2023-09-24 08:47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 浏览次数:

7874f103-0eac-43b1-b2ee-d8970b4373fb.jpg

昨晚,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之前,来自嘉兴的《南湖船拳》登上“大莲花”舞台,向世界展示了嘉兴风采。■摄影 记者 俞中岳


秋分时节,钱江潮涌,盛世欢腾。昨晚,以潮起亚细亚为总主题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作为大型赛会开幕式的“序曲”,来自我省11个地市的具有代表性的歌舞、戏曲、群众体育表演和“非遗”项目等精彩亮相,作为仪式演出前的暖场节目充分展现诗画江南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界媒体目光,点燃了现场观众激情。其中,就有来自嘉兴的两个节目《南湖船拳》和《瞻瞻的脚踏车炫起来》。

方寸之间 代代“船”承

亚运舞台,赛场内,比拼的是竞技实力,展示的是运动风采。赛场外,绽放的则是更多的地方风味、文化元素。为此,每个参与表演的团队都拿出了自家的得意“本领”。

3分钟左右的时间内,3个队形,35人的阵容,30条板凳,涉及拳、刀、桨共30多个动作,“武”动全场的气势……《南湖船拳》一出场,就牢牢锁住了大家的视线。这是由南湖船拳的传承人、海华武术馆馆长韩海华和其女儿倾力参与其中创作、嘉兴南湖学院的大学生们参演的作品。

船拳起源于吴越春秋时期,形成于明清时代,并在运河流域广泛传播。“南湖船拳”(也称江南船拳)在江南水乡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嘉兴地区特有的风格。此前,年近70岁的韩海华在受访中说起这一节目的策划时,颇为激动,“嘉兴是江南水乡,我们这个船拳蕴含了水乡文化、运河文化、潮文化,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船拳带到亚运舞台,我们很骄傲。”

为了在亚运舞台上充分展现江南船拳的独特魅力,韩海华和徒弟们做出了不少创新。他们以“船”为主题,用30条长凳摆出三种不同的队形,形象地描绘船头、船舱、船帮等结构。同时,大家还在长凳搭成的船头上以船桨、短鞭等进行武术表演,形象地展现船拳背后的运河文化。韩海华告诉记者,“我们的核心设计就是船桨当武器,船形做队形,展现大家在船上‘武’动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演的35人中很多都是在嘉兴读书的大学生,本身具有较好的运动底子,不少人在学校兴趣课上还都接触过江南船拳。方寸之间,代代“船”承的不仅是武术,更是武术背后的那些文化和奋进精神。

名人经典 精彩出“画”

随着轻快的音乐,一群可爱的“小精灵”踏着闪亮的蒲扇脚踏车向大家奔来。不断变换的队形,充满故事场景的演绎,让有趣的童年、孩子的童真活灵活现展现在大家眼前,整个表演异常灵动。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有一幅广为流传的漫画《瞻瞻底车——脚踏车》,漫画中的孩子将两把蒲扇作为脚踏车的两个轮子,好似骑在脚踏车上。孩子的奇思妙想,让原本普通的蒲扇有了生气。《瞻瞻的脚踏车炫起来》以此画为原型,生动还原了年幼的瞻瞻(丰子恺长子)手拿蒲扇当作脚踏车骑的可爱玩耍模样。

实际上,这支由漫画改编而来的舞蹈,一直以来都是嘉兴各大晚会、活动中的“常客”。在2005年,丰子恺的这副漫画第一次改编为舞蹈,2006年该舞蹈参加第四届全国“小荷风采”就获得金奖,2017年又被特邀参加第二届丰子恺中外散文奖颁奖典礼,2018年则拿下海外“桃李杯”浙江赛区金奖。历经数年,这个节目保留至今,在嘉兴各地,特别是丰子恺先生的故乡桐乡,已有众多学校在持续演绎此经典作品。

此次,要登上亚运舞台,该舞蹈又进行了全新升级创作,在展现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之余,全力让“瞻瞻的脚踏车”更加有趣、酷炫。节目编导张伟说,他们把两把蒲扇进行改装,里面装了一些灯带,这样随时都能发光。同时还为上场的50多个孩子设计了可变装的表演服,上台时,她们是身着蓝色灯笼裙的,一个转身就能变成银色的镭射裙,在亚运舞台灯光的映照下,更显五彩斑斓,让舞台效果拉满。

“非常有幸登上亚运舞台,我们也会不断努力,通过持续创新和演绎,把我们的地方名人文化传承下去。”张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