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磨“气质” 千年古镇焕新颜
新塍蓬莱景区二期明年春节前亮相
看水,碧波荡漾;进村,赏心悦目;入院,别致静雅……放眼嘉兴全域,散落其间的城镇各有特色。
今年,嘉兴市紧扣“整体大美、浙江气质”,借助“微改造、精提升”的东风,全面推进以“微改造、精提升、可持续”为宗旨的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行动,着力实施特色街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存量资产、城乡空间和特色区块六类空间载体的有机更新,通过挖掘、重现、放大城镇人文历史、配套服务、传统产业等内涵,全面深化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打造现代化美丽城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此前,我市公布了风貌特色镇创建名单,新塍镇、七星街道、大云镇、钟埭街道、沈荡镇、盐官镇等14个镇(街道)入榜。当前,各地掀起了风貌特色镇(街道)建设热潮。即日起,本报推出“大美嘉兴 诗画江南——打造风貌特色镇”专栏,聚焦各特色镇的亮点,以小城镇的独特气质,展现嘉兴全域大美。敬请关注。
■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王凌霄
一场大雨,驱散了暑气。晚饭后,秀洲区新塍镇小蓬莱公园里,村民们摇着蒲扇,三三两两在亭里闲坐。
“来啦!”新塍镇虹桥社区园丁新村小区的胡文伟是这里的常客。早已在此聊天乘凉的村民,也热情地回一声“是呀”。
小蓬莱公园位于新塍镇能仁寺东南侧,亭榭掩映、宅幽径僻、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江南的风致,框在了城西的小镇。
今年,小蓬莱公园延伸扩建,占地面积约180亩的蓬莱景区二期开工建设。在这里,但见生机盎然又古韵悠悠。今年,新塍镇又着力创建风貌特色镇,全方位营造城镇宜居生活空间、创造城乡等值美好生活。
推窗见园,优雅宁静。胡文伟家与小蓬莱公园仅一墙之隔,他和老伴在这里住了30多年。“今年,小蓬莱公园变化特别大。远远还能望见远处的工地,眼见着这些建筑,高了起来。”胡文伟笑称,“古镇换新颜,风貌一天一个样。”
蓬莱景区二期北至蓬莱路,南至兴镇路,西至濮院港,东至蓬莱港。南北长8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占地约180亩,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项目工期15个月,投资约2.2亿元。目前,项目进度为50%,预计2024年春节前亮相。
在蓬莱景区二期项目现场,工人正在紧张有序施工。该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陆荣鑫说,这里是新塍美食博物馆,土建基础部分已完工,正在进行外立面施工建设。
远处依次有蓬莱广场、文化展馆、鳌山灯会、小灵鹫山馆、蓬莱阁、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粮仓。“项目保留该地块原有的部分林木,设计理念有古有新、既红又专。”据陆荣鑫介绍,“古”主要是仿古建筑;“新”是增加了一些大众化的共享型场所及会馆;“红”是因为入口处的广场将作为党员活动阵地;“专”则是将新塍镇特有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出来。
“设计团队查阅了各类古籍,走访了多位百岁老人,准备复原小灵鹫山馆和蓬莱阁。”新塍镇城建办副主任郭峰抽出了一个文件夹,里面都是效果图。根据镇志记载,新塍蓬莱阁高四层,古时可以远眺嘉兴三塔,而小灵鹫山馆是清代文人雅士交流的书院。
可以说,新塍镇是一座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千年古镇,小灵鹫山馆和蓬莱阁都是展现新塍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
“奶奶,你看鱼儿游得好欢快。”昨天晌午时分,李玉英带着孙女出门透透气,孩童赖在小蓬莱公园的池塘边看金鱼,不亦乐乎。
在小蓬莱景区工作人员阮蒙恩看来,小蓬莱公园一直很受市民欢迎,工作日人流量在500多人次,周末人流量在2000人次左右,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去年12月中旬,小蓬莱公园进行改造提升,今年3月底完工。”阮蒙恩时不时招呼着来公园的居民。现在公园环境更好了,人流量也提高了。
这也得益于新塍镇开展的“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这4个月里,小蓬莱公园共计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对景区入口处大门、蓬莱阁、景区卫生间等多处进行了改造提升。
入口处的大门换上了“新衣”,通过外墙涂料修缮翻新,提升蓬莱阁、凤山钟秀亭整体风貌,新增景区河边绿化带,改造九曲桥、布置景观照明等,让“微改造”的设施更有温度,让“精提升”的产品更具人性。
整个蓬莱景区升级后,将是一个集文化、生态、景观、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空间。这里作为风貌镇创建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将成为新塍镇一道亮丽的风景。“风貌特色镇的创建旨在进一步保护传承城镇传统风貌,挖掘地域文化特征。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以达到塑造风貌、拓展空间、提升品质的效果。”新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乾说。
“紫藤花落点苍苔,古寺钟声隐隐来。应是红尘飞不到,一泓流水隔蓬莱。”漫步在“人间仙境”小蓬莱,人入其中犹如在仙境中一般,流连忘返,欢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