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5063/2023-461191 | 发布机构: | 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 |
发文日期: | 2023-09-06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关注“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五年积淀 | |
发布日期:2023-09-06 16:02
信息来源:市委组织部
浏览次数:
9月5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刊发《五年积淀,风禾尽起——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回眸》一文,全文如下: 9月6日,2023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开幕活动将在嘉兴举行。 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人才年度盛会,嘉兴的一张闪亮名片,峰会五年的进击之路,无数人书写了属于他们的故事,更赋予了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发展之力。 无数精英同向而行 2019年,在浙江省委人才办支持下,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的“星耀南湖·精英峰会”升级为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为嘉兴招才引智翻开了新篇章。 哈佛博士裴颢被峰会吸引,2019年在桐乡创办墨卓生物,用生命科学服务人类健康;张靖、孙陆夫妇2020年参加“红船杯”大赛归国创业,如今已成为国内3D打印骨骼行业黑马;2021年,毛军发院士受邀参加峰会,同年9月,毛军发院士工作站在平湖设立,两年后,毛院士推动上海交通大学——平湖市射频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成立…… 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扎根嘉兴干事创业,嘉兴也因人才集聚而更显生机勃勃。 秋日渐来,坐落在湘家荡科创湖区的南湖实验室风景秀丽。引入新业态、打造科创带,激发人才创造力,嘉兴尽显江南水乡优势,仅湘家荡科创湖区就已聚集7个院士团队、16位国家级高端人才。 “依托峰会搭建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出台覆盖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新政3.0版,把最优美的风景留给人才、在最有价值的区域发展科创,嘉兴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最优人才生态市。”嘉兴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连续三年新增就业青年大学生超1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29万,嘉兴人才集聚势头正盛。 产才融合同频共振 聚焦嘉兴“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向,近年来,峰会举办产业论坛、项目对接、人才赛事、实地考察等活动,持续建强人才链有效支撑产业链。 在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内,36家与芯片相关的优质企业正蓬勃发展,从当年一纸规划,到如今其势已成,“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0年9月,在峰会的推动下,嘉兴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合作的“中国(海宁)半导体装备及材料精英峰会”成功举办,“海宁制造”的全球首款异构单芯片集成AI芯片发布,产业开始加快集聚。 在峰会带动下,嘉兴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26个泛半导体项目陆续签约落地。2022年,海宁市泛半导体规模以上企业1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 五年来,峰会累计引进顶尖人才项目7个,国家级高端人才项目35个,落地高端科创平台20余个,不断汇聚的人才活力激发出城市澎湃的发展动能。 一体发展同心勠力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推动“人才力量”从一城走向全域。 一份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一个聚集26城的城市联盟成立、一纸包括10个方面的嘉兴人才倡议书发出……2019年首届“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带来无限能量,影响当时,照见未来。 上海虹口,许枞创办的药物牧场致力于开发原创新药,随着公司发展,对科研场地与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急迫。“嘉兴位置佳,人才政策好,可以承载来自上海的各种资源。”当嘉兴抛来橄榄枝时,许枞开启了事业新航向。 在嘉兴,和许枞一样成为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的还有很多。 2022年11月,俞开明取得了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与其他人此前需要由属地省级部门认定的过程不同,俞开明的职称评定来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过去专技人才在跨区域发展时,常会面临职称不互认的烦恼。”嘉善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地认定、三地互认”机制打破了人才流动壁垒。目前,已有专业技术人才57项职业资格、27个职务系列许可等实现“一地认定、三地互认”。 五年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合作不断;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开园“待客”;G60科创走廊与峰会联动愈加紧密……近悦远来的嘉兴人才生态,彰显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未来,也书写着国家战略的生动答卷。
信息来源: 市委组织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