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
■言传
课桌椅换新、智慧黑板挂上、教室里安上书包柜、宿舍食堂环境升级,中小学生“安心学”的氛围感拉满;
400位老人的家被改造成“智慧安全屋”,智能门磁、智能药箱、智能床带、红外人体传感器、紧急呼叫一键提醒,便捷服务触手可及;
80户残疾人家庭个性化“小改造”,无论是“长高”的厨房案板,还是“变亮”的整个屋子,每一个细节都让“无碍”空间更“有爱”……
2023这一年,一份份幸福感在海盐人的心头滋长,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海盐人。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变化显而易见,感受真真切切。多年来,海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出民生实事项目,交通更便捷了、养老更舒心了、看病更智慧了……
国之大者,人民福祉。海盐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变化不断精进。
等不起的养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海盐民生实事项目始终努力的方向。
民生实事,重在为民。而为民有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群众的体验感。
在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中,有一项是居家养老助安服务项目,为400户特定对象老年人安装智能服务设施,为1000户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为什么海盐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项目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既是家中要事,也是社会大事,涉及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
这段时间,气温起伏大,家住武原街道百可社区的老人俞瑞禾足部出现干裂、胀痛等情况,嘉德社工事务所的护理员张月娟为其进行一周一次的上门服务,给老人泡了脚,做完清洁后还进行了足部锻炼。
2023年,海盐针对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为1000户老年家庭提供每月不少于4次的上门服务,围绕助康、助医、助急、助行、助餐、助洁、助浴、助购、助乐、助学等,实现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有序互转,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除此之外,海盐积极探索“平台+老年人+智能终端”模式,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及综合评估结果,为全县400户特定对象老年人家庭配置护理床,安装智能电表等智能终端设备,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
“小改造”解决“大麻烦”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与适老化改造不同,更注重满足每一个个体的特殊需求。作为2023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在实施改造前,海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需于民,切实回应残疾人的诉求。
海盐县残联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对有改造意愿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入户评估,根据残疾人状况、需求与居住环境,制定详细的“个性化”改造方案,重点解决残疾人坐卧起居、如厕洗澡、烹饪清洁和行动转移等基本需求,提升残疾人家庭日常居住品质。
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刘庄村村民刘朱明患有肢体残疾,原先的厨房案板比较低,每次做饭都需要辅助支撑。去年,该区(街道)残联工作人员了解他的需求后,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改造方案,将案板加高了20厘米左右。“现在做菜顺手多了。”刘朱明说。
让学生安心求学
民生实事办得“实”,另外一个标准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安心学”保障提升项目是2023年海盐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内容包括对6所学校的单人课桌椅进行添置更新;为2所学校教室安装智慧黑板;为2所高级中学49个教室安装书包柜;对1所高级中学348间学生宿舍、1个食堂等进行修缮。
记者走访发现,三毛小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海盐第二高级中学、于城小学、城西小学、沈荡小学等6所学校添置更新可调节课桌椅6420套,满足了“每间教室至少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且每人一席”的需求,让学生可以依据自身身高对课桌椅进行适度调节,坐姿按需调整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课堂上,智慧黑板的嵌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焕然一新的食堂、宿舍,则让学生的就学环境更加舒适。
去年,海盐民生实事项目还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卒中高危筛查,实施了新增(修复)公共停车泊位、提升基层文体设施、保障智慧消防安全、提升“阳光餐饮”食品安全等项目,让年年办的民生实事变成老百姓天天可感的美好生活。
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海盐将继续用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夯实民生之本,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勾勒出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