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街道文化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
■撰文 周懿 吴媛媛
近年来,秦山街道以“文化”为引擎,持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带动现代发展要素流入乡村,走出了一条“人才导入—文化焕新—产业兴旺—乡村治理”的新路径。活跃在乡村的“文化特派员”以他们的创新、创业之举,让文化融入乡村生活,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人才入乡
赋予乡村振兴“新力量”
“前不久,国遗滚灯馆被评为省级乡村博物馆,借此契机……”日前,秦山街道丰山村的文化特派员浦云峰来到丰山村国遗滚灯馆,与工作人员就如何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扬滚灯文化进行探讨。浦云峰从滚灯的氛围营造、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意见,并和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制定了“海盐滚灯这一国遗项目2024年在丰山实践计划”。
海盐县日前公布首批22位文化特派员,浦云峰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近年来,浦云峰一直默默指导秦山街道滚灯节目的推陈出新,并积极对接社会资源,整合本地资源,带领秦山街道滚灯队多次外出比赛和表演。
2023年10月,浦云峰再次对传统滚灯节目进行精编改版,带领秦山街道滚灯队“出征”在浙江省永康市方岩风景区举办的“弘扬胡公文化 增进民生福祉”2023年方岩庙会。通过不断创新创造,使滚灯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
文化特派员是活跃在基层的乡村文化“教导员”“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文化特派员的入驻,不仅是发挥自身领域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深度挖掘和培育本地人才资源。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地方的优秀经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构建更完善的队伍。同时,积极推动滚灯走进村庄,鼓励村民加入到传播滚灯文化的队伍中来。”浦云峰说。
产业带动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秦山街道北团村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为推动乡村振兴,北团村利用当地资源为产业赋能,依靠文化特派员,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北团村的文化特派员周其明自1986年从事基层宣讲工作以来,累计编写宣讲素材100余万字,曾获省优秀宣讲员等荣誉称号。村里的三个示范馆、红旗书屋、盐馆、连心馆等阵地,为文化特派员开展常态化宣讲提供了场地支持。“文化特派员下村以来,已开展4场红色理论宣讲活动。我们提出‘红色北团’文化理念,力争将红色宣讲打造成本土文化的‘金字招牌’。”北团村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北团村通过与文化特派员的合作,不断吸纳优势资源,聚集人才团队,并通过挖掘和培育本土隐性乡创人才资源,建立起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北团人才库。同时,引进“浪花骑士团”“北团初心工坊”“浙江富村居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农创园”等项目,涉及竹编、酒糟、音乐、咖吧、花卉种植、氢氧研学基地等文旅休闲新业态。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北团村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围绕“北团乡土制盐文化+生态自然景观+红色文化根脉”,串联起“初心之路”红色旅游路线,打造集乡村生活体验、红色文化宣教、盐文化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业态文化圈。2023年,北团村累计接待团队300多个,人数达8000人次。
“接下来,在文化特派员的帮扶指导下,秦山街道将继续立足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实现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和地方优秀文化传承双赢。打造一批本土乡创品牌,让文化活起来,产业旺起来。”秦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