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持续推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体系建设
■全媒体记者 朱小芳 通讯员 计元浩
本报讯 近日,在全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示范培训班上,海盐作为浙江唯一代表进行交流发言。据了解,此次培训班由民政部举办,全国6个地方获邀发言。
海盐此次交流的主题为《浙江海盐:以“133”模式织密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网》,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从体系建设、专业队伍打造、关爱服务内容、社会环境营造等方面,介绍海盐构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方法路径及成效。
困境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处于人生起步阶段,遇到困难难以自主发声,往往容易被忽视,但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社会的精心呵护。海盐一直在困境儿童保障和心理健康方面持续发力,全县394名困境儿童在政府构建的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中获得良好的照顾和心灵呵护。
今年3月,8岁的小明(化名)因父母离异,父母探望次数越来越少,导致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难以与同学相处。
小明的爷爷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无能为力。村里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困境儿童走访排摸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联系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简称未保站),寻求专业力量帮助。
很快,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金玲芝和社工俞佳妮来到小明家中提供帮助。面对帮助,小明紧闭房门、一声不吭。金玲芝知道,孩子最需要被理解和关爱。于是,与小明隔门谈心,并准备了小礼物。最终,帮助孩子打开心扉,引导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学习。
为提升小明上学意愿,两人联系镇儿童督导员向县级民政部门寻求帮助,民政部门通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部门协同机制,向校方寻求配合,联动关心关爱。
此后,每隔一至两周,俞佳妮和金玲芝都会回访,为小明带去新衣服,并为他过生日、参加夏令营等。通过持续关心关爱,帮助小明克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针对小明学业能力偏弱的情况,该镇未保站还联系了一名退休教师,为其提供学习指导。目前,小明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多次受到学校表扬。小明的经历也是海盐大力推动困境儿童帮扶,关心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的真实写照。
困境儿童主要是指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今年,海盐进一步强化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协同,发挥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搭建困境儿童心理辅导、情绪疏导、社会支持资源链接桥梁;创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监测等6方面16项重点任务,强化心理救助、转介治疗、隐私保护、联动协作“四个维度”支持体系,确保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有抓手、服务有质效。
目前,海盐打造了121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在9个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成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服务阵地全覆盖。全县共有专业心理顾问473名,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2条、心理服务云平台2个。对于重点青少年,由120人的专业团队提供心理健康、法律援助、情感维护等精准服务。今年以来,海盐已针对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等活动82场,超4200人次参与,精准帮扶困境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