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1-04 16:00 信息来源: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

殷张萍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微空间适儿化改造,助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在收到提案建议后,第一时间组织研究,认为提案提出倾听儿童心声、完善设施改造、丰富多元化追求等建议十分中肯,我局将在后续工作部署和落实中加以采纳。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切实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重要着力点。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围绕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需求,以微空间适儿化改造为抓手,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坚持专班统筹。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在市风貌专班下设具体工作组落实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累计建成10个儿童公园、10个儿童友好试点图书馆。统筹城乡社区5-10分钟生活圈,将“儿童友好城市设施”相关内容纳入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第71条,保障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空间需求。二是坚持标准先行。出台《嘉兴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温暖嘉”未来社区生活圈配置导则》,重点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开敞空间、出行空间3类儿童空间场景适儿化改造。出台《嘉兴市全域未来乡村推进评价办法》,建成50个城镇社区“一小”场景,18个乡村列入省级儿童友好乡村建设试点,海宁成立了嘉兴首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向日葵亲子小屋”71家。三是坚持民生优先。编制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将100处以上“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民生实事任务分为基础型和拓展型两类落实。制定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设标准,重点规范存量空间、公园绿地、社区等空间建设。截至目前,“家门口好去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民生实事开工率为75%、完工率为30%

关于其中提出的三点建议,对后续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局将根据建议不断完善工作体系,结合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城乡风貌八大专项、风貌特色镇六类空间等建设内容,进一步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一、突出“嵌入”参与,全面拓展儿童发声渠道坚持统筹集成。充分发挥专班优势,及时组织相关事项会商,加强与卫健、妇联等部门配合,在条线支撑、资金保障等方面联合出台政策,加强项目督导,确保各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坚持“1米高度”视角,制定《嘉兴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实施手册》《儿童友好乡村建设指引》,高标准推进城乡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设。坚持体检聚焦。深化落实《嘉兴市儿童参与工作指引》,将儿童诉求纳入城镇社区体检工作,针对儿童天性分类、分层、分段设计,增补挑战类、体验类、交际类项目,安装彩色坐凳和童趣打卡点,优先满足儿童需求。定期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相关专题培训,推动儿童参与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有序性开展。坚持常态反馈。前期,海宁成立了21家儿童观察团,实现市镇村全覆盖,成效显著,接下来,将全面推广儿童观察团机制,从诉求表达、参与决策、结果反馈等健全儿童参与机制。重点在“温暖嘉”共富风貌驿、儿童友好公园、社区邻里中心设立一批儿童建议信箱,在网站设立“童言童语”邮箱热线,推动儿童全过程参与空间落地。

二、紧盯“小微”空间,全面塑造儿童友好环境全域化提升结合城乡风貌八大专项、风貌特色镇六类空间,合理利用边角空间、桥下空间等小微空间,植入儿童活动场地、服务设施等功能载体。以全域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为抓手,在100个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民生实事基础上,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联创,打造覆盖城乡的儿童友好服务网。特色化布局。按照“老社区和新社区”、“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等不同类型进行全面评估,开展差异化设施建设。比如,城镇社区设置“认知园”、“微型菜园”等体验性场景,帮助儿童辨识常见动植物;乡村社区结合主题特色增添一批运动交际类、科技前沿类等新型游乐设施。长效化运营。倡导运营前置,在儿童友好空间设施设计前引入嘉科、绿城等儿童友好专项服务运营商和综合运营商,探索“政府监管、国企出资、自负盈亏”可持续运营模式。做好动态监管,定期对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使用效率不高的及时纠偏整改。

三、关注“一米”视角,全面满足儿童多元需求设施类型更多样。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在社区活动场地嵌入式打造秋千、沙坑、滑梯、跳床、彩虹爬网等“游戏角”。在既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滨水绿地等设置攀爬架、篮球、笼式足球。在特色街区、共富风貌游线中针对性导入艺术展览、公益课堂、运动健身等体验性、趣味性、交际性的新型趣味功能。服务标准更精细。对原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迭代升级,衔接“幼有所育”数字系统,实现1.2万条服务设施“精准定位”、儿童需求“精准画像”。在桥下空间、公园绿地等增设儿童友好标识系统,指引儿童合理使用服务设施。在新建改造“温暖嘉”共富风貌驿中,为带儿童的父母或残疾人等群体设置设立第三卫生间。安全保障更完备。将安全性贯彻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设使用全过程,严格落实《嘉兴市全民健身服务保障条例》,坚持使用绿色安全材料,设置安全监护区,切实保障各类儿童游憩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常态化开展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设成效“回头看”工作,降低儿童密集场所事故灾害风险,为儿童创造安全健康、绿色快乐地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