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公布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
■全媒体记者 王海滨
本报讯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底蕴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近日,海盐公布了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原电力仪表厂、沈荡粮库立筒库等5处建筑上榜。
原电力仪表厂位于县城绮园路68号,建成于20世纪80至90年代。该建筑是近现代工业遗产,承载了海盐电力工业进程中独特的工业文化。2023年,作为古城复兴——杨家弄区块配套设施项目实施载体,武原街道(城投集团)对原电力仪表厂进行了外立面改造、结构加固和室内装修,改造后将原有厂房建筑分为商业零售部分和旅馆民宿部分,同步改造室外附属景观,内设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沈荡镇粮库立筒库位于该镇谷仓党群创业孵化园(文化产业园)内南侧,建成于1975年。建筑物为混凝土结构,整体结构保存完整,立筒高约30米,20个立筒呈双翼式双排布置。该立筒库为沈荡谷仓标志性建筑,见证了这座老镇“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繁荣景象,对于研究粮仓建筑文化、建造施工工艺、粮库储存和流通过程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目前,立筒库已经成为沈荡谷仓标志性建筑打卡地标。
六里粮管所位于澉浦镇六里村澉六河东岸,建于1960年,由3座仓库组成,总占地约4900平方米。国家统购统销政策从1953年到1992年共施行了39年,后随着粮管所、粮站职能转变,六里粮管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建筑保存至今且结构完好。该粮仓建筑群对于研究早期粮食产业发展和粮仓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澉浦春秋位于澉浦镇澉浦村西大街99号,原是清末时期澉浦“十大宅”之一的卢氏老宅,是清末举人卢学源的故居。建筑为单层砖木结构房屋,具有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该建筑经过保护性修缮,作为澉浦历史印迹馆和游客中心使用。该建筑经过岁月沉淀,现已成为展示澉浦历史文化的重要场馆。
朱家门34号位于澉浦镇六里村朱家门,建于1942年,原为民居。老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正屋三间二层,前出廊,东西厢房,南有一字门楼,构成方形天井,又称为“三间两搭厢”。该建筑是典型的三合院形式民居,作为朱家门历史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风貌、结构、肌理等要素保存完整,有较为明显的建筑艺术特征。
“接下来,海盐将增强历史建筑的辨识度,促进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让更多市民了解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赓续海盐千年文脉。”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