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条诗词牌将苏轼等宋代大家笔下的佳句化为一盏盏明灯
崇福老街上演宋韵“灯光秀”
发布日期:2024-02-19 09:26
信息来源: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灯光秀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桐乡的浪漫,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傍晚6时多,在崇福镇崇德中路上,过往行人纷纷抬头,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原来,一场《宋诗钞》主题灯光夜景秀,点亮了新春氛围。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有人念出了声,吸引了记者注意,这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后元丰行》,用在此时再合适不过。
这个春节,三四百米长的崇德商业街变成了一条充满宋韵的宋诗大道。每棵树上布展了三四块诗词牌,在夜幕降临时亮起,璀璨华灯随风摇晃,映衬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好一幅富有年味的画卷。
“我是崇福人,很喜欢崇福浓厚的宋韵文化。这条街本身就有氛围感,现在挂上了诗词牌,变得更诗情画意。”高二学生小朱说。
此次《宋诗钞》主题灯光夜景秀,装了600条诗词牌,将苏轼、欧阳修、杨万里等宋代大家笔下的佳句化为一盏盏明灯。
为何是宋诗?这就不得不提到几位桐乡人:吴之振、吕留良、吴尔尧。1663年,江南崇德县的3位青年读书人,对宋诗进行保护性收集整理,收录诗歌1.2万多首,编著首部宋代诗歌总集《宋诗钞》。
风雅的宋韵文化,令吴之振等人对宋诗收集、传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灯光秀是当代崇福对这3位‘杰出青年’的致敬,也希望通过文化艺术的浸润,让崇福‘文化味’更浓,‘艺术感’更强,更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崇福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崇福致力于文化传承,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宋韵文化,打造了“千年古城·宋韵崇福”文化品牌,营造了崇文厚德的书香气息。
与此同时,在与宋诗大道并行的崇福横街历史文化街区,“宋韵崇福文化年”年俗系列活动,将“文化味”贯穿整个春节假期。
暖黄的灯笼排列如蜿蜒的长龙,热闹非凡的文创集市,精致的非遗手作令人目不暇接,年初一开始在横街露天剧场连唱的7场大戏,为戏剧爱好者奉上了一场戏剧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