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jzy00001/2024-464861 | 发布机构: | 嘉职院 |
发文日期: | 2024-02-16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新春特辑 | 嘉职各民族学生话年俗③ | |
发布日期:2024-02-28 10:32
信息来源:党办校办
浏览次数:
年俗,展现了春节的文化内核与生活的仪式感。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迎新春,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形成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春节习俗。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让我们聆听嘉职院各民族学生的过年习俗,在或深沉稳固,或灵活腾挪的年俗中,触摸文化的肌理、编织生活的质感、了解时代的脉动,感受“多彩民族风,欢乐中国年”。 畲族年俗 讲述人:纺织222班学生 雷小丽 我们畲族十分重视过春节,从农历十月开始,就要为酿制“过年酒”做准备。“过年酒”以糯米为原材料,醇香浓郁,香甜可口,是春节待客的佳品。打糍粑,也是畲族人过春节的特色之一。畲乡流传着这样一首诗:“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拌糍甜黏黏。”在除夕夜,我们家家户户的火塘会煨着大柴头,一直焖到大年初一,称为“隔年火种”。正月初一,当鸡鸣第一声响起时,山区的畲族主妇们会到井边打“新水”,回家煮线面,再配上两个鸡蛋吃下,寓意好事成双,全家平安长寿。此外,畲族人民还会举行大型祭祖仪式,每家每户供上各自准备的水果、米酒、鸡鸭等贡品,祈求祖先们保佑来年顺利健康、粮食丰收。 彝族年俗 讲述人:服装224班学生 韩靖靖 在过去,我们彝族人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里栽年松,春节期间进行祭拜,寓意“千年柏树万年松”,是彝族先人对松树不怕风吹雨打品格的崇敬,如今为了保护森林,这个习俗逐渐消失。此外,我们彝族人会将养了120天以上的信鸡,留在每年腊月最后一餐吃,彝族民间素有“年夜饭鸡卦象管一年”的美好传说。除夕夜系红棉线也是彝族特有的风俗,相传在远古时期,彝族先民为了在战乱中认出自己的族人,就以系红棉线或点锅烟子作为标记,确保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族人团聚。 仡佬族年俗 讲述人:服装233班学生 曾青青 我们仡佬族人会在除夕宰杀自家养殖的年猪,用于祭祖先、财神和四官神,并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庖汤肉”。年前,仡佬族人会自制熏腊肉,将腌制过的猪肉放置在灶头或地灶的上方,利用柏树燃烧产生的烟雾熏制。腊肉是我们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二十八,打糍粑”,“打糍粑”也是仡佬族的传统习俗,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几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信息来源: 党办校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