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主 要 工 作 任 务 | 责任单位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 市发展改革委 |
2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 市经信局 |
3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 市发展改革委 |
4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 市发展改革委 |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 | 市商务局 |
6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5%。 | 市科技局 |
7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 | 市财政局 |
8 |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 市发展改革委 |
9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 | 市发展改革委 |
10 | 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 市人力社保局 |
11 |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科技创新鼎。 |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
12 | 完善区域创新布局,扎实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推动国家高新区提质发展,加快建设亚太路科创带,打造浙大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构建功能互补、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创新共同体。 | 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南湖区政府、 秀洲区政府、海宁市政府 |
13 |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社会氛围。 |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科协 |
14 | 强化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引领作用,支持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打造教育、科研、孵化一体的创新载体,推动南湖实验室和中电科南湖研究院提档升级。 | 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局、 南湖区政府、秀洲区政府 |
15 | 支持嘉兴大学、嘉兴南湖学院等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教融合、产教协同、校地合作,更好促进产业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 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市人力社保局 |
16 | 健全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各类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增强创新带动效应。 |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
17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等政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 |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 市税务局 |
18 |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更多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总部研发中心,加强企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70家。 | 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
19 | 深入实施星耀南湖人才计划,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育,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名、大学生10万名、技能人才5万名。 | 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 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 |
20 | 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依托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建设科创飞地,有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 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
21 | 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培育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常态化开展院银企对接,促进金融赋能科技创新。 | 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
22 | 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市建设,发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 | 市市场监管局 |
23 | 突出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提升,大力实施制造业“两化”改造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发挥“灯塔工厂”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完成制造业投资1100亿元以上,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先行区和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 市经信局 |
24 | 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 | 市经信局 |
25 |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数字文创等产业,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应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 | 市经信局、市政务数据办 |
26 |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算力中心建设,提升建设国家千兆城市,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 | 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
27 | 放大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效应,拓展会展功能,集聚数字资源,打造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 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桐乡市政府 |
28 | 积极培育新材料全球性集群,加快壮大光伏、新一代网络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氢能储能、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争创智能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 市经信局 |
29 | 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式培育,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 | 市经信局 |
30 | 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力推进工业上楼,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00家,腾退低效用地1万亩。 | 市经信局 |
31 | 加强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建设,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30家,打响嘉兴智造品牌。 | 市市场监管局 |
32 | 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个性定制、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家、工业设计中心5家,擦亮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品牌。 | 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
33 | 扩大优质金融服务供给,增强南湖基金小镇集聚带动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力度,更好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南湖区政府 |
34 |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完善问题解决机制,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助力赋能。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
35 | 高效落实中央、省稳经济稳企业政策,推出专项扶持措施,推广“免申即享”“无感智办”,提升政策精准度实效性。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 市政务数据办 |
36 | 深化融资畅通工程,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基金,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32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 市金融办、市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嘉兴监管分局 |
37 | 强化政策宣传引导,让更多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 | 市经信局、市委宣传部 |
38 | 完善企业专员服务制度,强化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全年为企业减负230亿元以上。 | 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
39 | 加强企业梯队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腰部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 | 市经信局、市金融办 |
40 |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配套措施,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 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委 |
41 | 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推动专项基金、用地用能指标向民间投资项目倾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42 | 深入实施省“千项万亿”工程、市“551”计划,强化投资赛马激励,完善专班推进、联挂服务、协同破难机制,全年完成投资3300亿元以上。 | 市发展改革委 |
43 |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聚焦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建立近期能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接续有力。 | 市发展改革委 |
44 | 更大力度支持企业上项目、扩投资,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助力更多企业深耕嘉兴、发展壮大。 | 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
45 | 完善全市一盘棋招商机制,加强市级统筹、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发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主平台作用,全面推行产业链招商,加强科技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嘉兴。 | 市商务局 |
46 |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统筹做好向上争取和内部挖潜,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计划盘子。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47 | 完善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大力争取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新增专项债300亿元以上。 |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
48 | 加强土地要素供给,深化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低效用地整治、存量用地盘活,全年供应土地3.5万亩,工业用地占比40%以上。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49 | 深入实施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确保出口占全省份额稳中有增。 | 市商务局 |
50 | 优化提升外贸结构,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展示展销中心”新模式,扩大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品出口,助力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产品优势,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 市商务局 |
51 | 深化QFLP全域试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用好外资招引激励政策,大力开展全球大招商活动,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行业协会合作,加大制造业外资项目、外资研发中心招引力度,引进超亿美元项目50个以上,力争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 | 市商务局 |
52 | 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擦亮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金名片。 | 市商务局 |
53 |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举办促消费系列活动,推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加速回暖,提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饰、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 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经信局 |
54 | 着力壮大新型消费,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发展首店经济、品牌连锁经济,推动步行街、商圈提档升级,建设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出高品质工厂店50家以上,争创全国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城市。 | 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嘉城集团 |
55 | 支持居民家庭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加强物业规范化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市建设局 |
56 | 全面推进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沪平盐城际、铁路萧山机场接线嘉兴段等项目建设,推动市域铁路站点TOD组团开发,把市域铁路打造成为融入长三角、迈向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 | 市发展改革委 |
57 | 加快嘉兴机场建设,推进机场口岸开放,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 | 市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建设指挥部、市产业集团、市口岸办、秀洲区政府 |
58 | 发挥海河联运优势,贯通浙北集装箱运输主通道,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水陆协同、运行高效的内河作业区。 | 市交通运输局 |
59 | 健全内畅外联公路网络,开工建设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工程,推进苏台高速二期、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建设,加快市域快速路环线和射线建设。 | 市交通运输局、市产业集团、 嘉通集团 |
60 | 深入实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水乡客厅、祥符荡创新中心、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平台,携手青浦、吴江提升建设跨区域国家高新区,高水平承办首届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 市长三角发展办、嘉善县政府 |
61 | 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等领域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争取更多示范经验入选国家推广清单。 | 市长三角发展办、市生态环境局、 市委改革办、嘉善县政府 |
62 | 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能级政策措施,对标南向拓展带建设定位,深化功能布局、项目建设、政策机制衔接,加强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联动发展。 | 市长三角发展办、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63 | 用好进博会溢出效应,培育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促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优势叠加。 | 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
64 |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一体建设历史名城和现代新城,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富有活力的城市区块,建设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 | 市建设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湖区政府、秀洲区政府 |
65 | 支持各县域板块特色发展,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县城。 | 市建设局 |
66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广装配化装修,建成省级未来社区45个。 | 市建设局 |
67 | 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把干净整洁作为城市底色,把精致精美作为不懈追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 | 市综合执法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68 | 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涉企服务平台整合,高标准建设一站集成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0%以上。 | 市政务数据办、市经信局、 市市场监管局 |
69 | 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100%。 | 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 |
70 | 加强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促进高频电子证照互通互认,更好满足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 | 市政务数据办 |
71 | 完善亩产效益、能耗效益评价机制,大力推行标准地制度。 | 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
72 | 持续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高效协同的行政执法体系。 | 市综合执法局、市委编办、市司法局 |
73 | 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企优化布局、做强主业,加强经营监管,提升国资国企竞争力。 | 市国资委 |
74 | 深化统计领域改革,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 市统计局 |
75 | 平稳有序做好机构改革。 | 市委编办 |
76 | 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提升发展总部经济。 | 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
77 | 大力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 | 市发展改革委 |
推动嘉兴综合保税区扩区,增强园区平台承载能力。 | 市商务局、嘉兴海关、 市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建设指挥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秀洲区政府 |
78 | 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行动,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带,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 市发展改革委 |
79 |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 | 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 |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 市农业农村局 |
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大提升,打造耕地保护示范市。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80 | 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一县一品特色农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争创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 | 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农科院 |
81 | 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做强农业经济开发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打造功能型农业总部基地,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 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 |
82 | 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和美庭院创建,建成和美乡村精品村35个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妇联 |
83 |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加快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推进风貌特色镇、示范村创建,彰显全域秀美风貌。 | 市建设局 |
84 |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 |
85 | 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强村十法”,完善飞地抱团、农村物业等模式,加快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 市农业农村局 |
86 | 扎实推进农民“共富十法”,推广农民持股增收模式,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全省领先。 | 市农业农村局 |
87 | 实施全域污水零直排区提质扩面工程,加强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排污口管理,市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质比例稳定在95%以上。 | 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 |
88 | 加快供水管网提质改造,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打造从源头到龙头“最优供水城市”。 | 市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嘉源集团 |
89 | 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要求,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平原河网生态修复先行地。 | 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
90 |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工业废气、PM2.5治理攻坚,开展噪声污染防治静音行动,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和固废源头减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 市生态环境局 |
91 | 完善环境污染监测预警、快速处置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 市生态环境局 |
92 |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碳普惠交易试点,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 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市水利局 |
93 | 用好光伏、核电、氢能等综合优势,全面推广“光伏+储能+虚拟电厂”模式,发展分布式光伏,扩大清洁能源供应。 | 市发展改革委、国网嘉兴供电公司 |
94 | 积极推进跨区域绿电绿证交易,深化电力、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服务,做好能源保供稳价,推动工商业平均电价气价继续下降。 | 市发展改革委、国网嘉兴供电公司 |
95 | 完善能源“双控”制度,促进全社会能耗强度稳步降低。 | 市发展改革委 |
96 | 深化“6+1”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城市。 | 市发展改革委 |
97 |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构建布局科学、适度超前、经济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公共充电桩1万个以上,实现城镇社区和景区村庄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打造绿色出行新生态。 |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
98 | 深化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创建零碳社区。 | 市建设局、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
99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 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 |
打造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 市建设局 |
100 | 实施稳企拓岗增就业专项行动,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打造技能型社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组织部、 市农业农村局 |
101 | 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完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 市人力社保局、市医保局 |
102 |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困难群众“共富十助”,做好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兜牢民生底线。 | 市民政局 |
103 | 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商品房安置模式,构建多样化住房保障体系。 | 市建设局 |
104 | 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支持普通高中提升办学质量,深化“名师到嘉”,打造嘉有优学品牌。 | 市教育局 |
105 | 实施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支持嘉兴大学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推动嘉兴南湖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职业技术大学、嘉兴技师学院扩容提质。 | 市教育局 |
106 | 实施医学高峰计划,深化“名医到嘉”,加快市第一医院和市中医院扩建、市第二医院新院区建设,推动浙大二院嘉兴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联合省中医院争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促进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 市卫生健康委、秀洲区政府、 嘉善县政府 |
107 |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优化老年人助餐送餐、就医绿色通道服务,着力解决居家养老、康养照护等问题,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 市民政局 |
108 |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推动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推进公共空间和设施适儿化改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减轻生育、托育、养育负担,高水平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 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妇联 |
109 |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深化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嘉兴文化研究工程,加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示和宣传推介,推进“钱塘江海塘·潮文化景观”申遗、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做好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子城文化片区建设,丰富“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内涵,彰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魅力。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 |
110 |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建成盐官音乐小镇,办好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等活动,擦亮“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 |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嘉善县政府、 海宁市政府、桐乡市政府 |
111 | 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运动场所向群众开放,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 市体育局、市教育局 |
112 | 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争创安全发展鼎。 | 市应急管理局 |
113 | 加强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提标升级城市防洪工程、海塘安澜工程,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市水利局 |
114 |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市市场监管局 |
115 |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 市委宣传部 |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116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依法依规化解信访矛盾。 | 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
117 |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市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