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社科联) > 工作动态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002545071/2024-466146 发布机构: 市委宣传部
发文日期: 2024-03-21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有效性:

中国古镇,何以看嘉兴?
发布日期:2024-03-21 16:12 信息来源:市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三月,武侠月。正值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全国掀起武侠热。在金庸的小说中,嘉兴元素频频出现,南湖的烟雨楼,新塍镇的小蓬莱,还有金庸故居所在的袁花小镇都引来了不少金庸迷打卡。人们穿着传统服饰,畅抒侠骨柔情,在满是水乡韵味的运河古镇,不愿醒来。

  古镇文化,历来是文人笔下的诗意,也是嘉兴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与大运河文化密不可分,两者有机相融,正逐渐成为嘉兴对外展示的招牌画卷。

  两年前,嘉兴把“提升古镇保护开发水平,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全市层面出发,构造顶层体系,保护古镇历史风貌,焕新古镇文化基因,规范化、系统化打造和推广“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

  随即,一系列行动大刀阔斧、沿“河”而“上”——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首次走出扬州,在嘉兴举行;不断健全大运河古镇发展联盟协同机制,发布“中国古镇看嘉兴”古镇地图,推进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围绕主城区与乌镇、西塘、盐官、濮院这“一核四镇”出发,连同运河沿线古镇逐步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国古镇看嘉兴”主题亮相长三角文博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几天前,一批来自东南亚的游客到访乌镇。他们来自旅游胜地,却被这里独特的韵味和美食吸引,变成了中国古镇游的推介者,不停用手机记录着美景,将旅途中的经历与感受带回自己的国家。他们对乌镇的喜爱,似乎正回答了中国古镇何以看嘉兴?

  作为最早被外人熟知的“头部”——乌镇和西塘,无疑是特别的,两个古镇年最高接待游客量均超过千万人次。一个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数字经济带来高质量发展,为“古镇+科创”提供思路。另一个有着“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和现代的人”,整个小镇被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古镇+生态”相互助力。

  单一的古镇可以“各美其美”、各有璀璨,但“自由组合”又能“美美与共”“无缝衔接”。

  当乌镇的木心美术馆与石门的丰子恺纪念馆、缘缘堂,澉浦的明代古城墙和海塘文化相遇,一条“古镇+人文”的研学路线应运而生。当新塍的美食街遇上油车港的粽子、沈荡的黄酒、王江泾的糖酥,去年五一假期开始,嘉兴古镇的这些美食已经被全国网友亲身实践过,多次上了热搜。

  古镇虽“老”,却又很“新”。你有乌镇戏剧节、水上集市;我有西塘汉服文化周、“十二花神”。去年的濮院GQ人物盛典,古银杏、古桥群与时尚产业相融,潮流也能在古镇落地开花。还有盐官观潮节、崇福大运河之梦音乐节、王江泾网船会、凤桥桃花节……款款不同,总有一款走“新”的古镇适合你。

  有人奔着杭州湾日出而来,却巧妙地闯入了沈荡,爱上了余华笔下这个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古镇;有人来到盐官观潮,被硖石的南关厢、长安的运河文化“一坝三闸”折服;也有人在崇福漫游,在王店赏花,看艺术展、购买皮衣毛衫等,用休闲和潮流致敬传统。

  多元的业态,丰富的内涵,具有辨识度的特色,“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打造的背后,是嘉兴这座城市拥有多重文化的自信和魄力,将这红色的、传统的、浪漫的、时尚的、创新的、拼搏的魅力一一展示。

  那就,不负这好春光。中国古镇何以看嘉兴?来过便知。



信息来源: 市委宣传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