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创新增值服务模式助企“轻装上阵”
■全媒体记者 潘成豪 通讯员 吴达青
本报讯 去年以来,海盐深入贯彻落实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全面升级,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整合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服务资源,构建多元社会服务体系,在政务服务中做“加法”,为企业负担做“减法”,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有力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班式”服务重大项目
近日,在位于沈荡镇的海盐县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年产7万吨特种涂布纸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涂布车间在今年5月底前结顶,让企业能够顺利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据了解,该项目是民丰特纸新区项目的二期工程,去年入场施工。项目投运后,预计可形成年产高档特种涂布纸7万吨的生产能力。
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海盐的“专班式”服务。去年,海盐通过成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实时跟进项目进度,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项目难点。同时,落实部门联络员“一对一”咨询答疑、流程指引,高效完成各项审批手续。
记者了解到,由于民丰特纸新区项目一二期地块中间隔了一条航道,给跨地块管线连接带来了困难。在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的推动下,经过多轮现场勘探、对接,最终成功选址沈荡废旧物资回收站厂房西侧为管线连接北侧落脚点,成功解决了项目管线连接问题。
海盐还通过“点对点”方式,重点帮办德业新能源、冠宇电池、丹佛斯第二园区等重大项目的推进。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商讨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加快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已开展周例会5次,帮助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20余个,助力加快建设进度。
此外,海盐制定《“双导向·双提升”海盐县工业企业专项服务行动方案》,重点紧盯2024年一季度生产增量企业和一季度拟投产或入库重点制造业项目等21家企业,充分结合新春走访活动,建立“一企一策”工作台账,一对一、点对点与企业共同研究,拿出具体措施,逐项销号解决,充分保障企业在资金、能源、土地等方面需求,推动企业稳定生产、正常经营。
迭代完善涉企服务事项清单
在3月3日开幕的德国科隆国际五金博览会上,海盐15家企业组团亮相。境外参展是企业获取新订单、拓展新商机的重要渠道。前期,为积极回应企业拓市场增订单稳生产的呼声,海盐迭代开展“出境参展拓市抢单”行动,制定境内外重点展会目录,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据了解,一季度海盐计划组织80家次企业赴境外参展、拜访客户等。同时,积极筹备智能家居和紧固件行业企业抱团前往美国、印尼等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今年以来,海盐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共性、个性需求,充分撬动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在省市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基础上,全面梳理涉企服务事项,按照“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服务机构、统一服务范围、统一办理方式”要求,持续迭代并完善涉企服务事项清单。目前,已对全县6大产业链完成编制细化涉企服务事项清单26项,同时谋划制定产业链“链长+链主”和“一科室联系一个产业”服务机制,为打造先进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
优惠举措释放企业产能
浙江协和首信钢业有限公司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今年春节期间,由于国内外订单较多,企业安排一半生产线不停工,每天生产钢板卷产品约2000吨。“政府在企业春节用能方面给予了优惠举措。”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海盐在节前第一时间研究出台《关于做好2024年春节期间“两重不停”工作和“服务企业解难题稳增长提信心”专项活动的通知》《海盐县关于春节期间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增效促产的若干意见》等稳工稳产政策,并组织“一对一”上门走访宣传,给予春节不停产重点制造业企业用能等优惠举措。此外,建立生产增量企业、新开工重大制造业项目等5张服务清单,从产、供、销到要素保障实现全方位对接,积极推动重点企业顺利实现产能释放。
同时,海盐发挥扶持政策激励和导向作用,制定《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快速落实“专精特新”“两化改造”“5G通讯、同位素、氢能”等政策先期兑现,提升企业经营信心和发展活力。承接落实“8+4”政策体系、“民营经济32条”,深化打造地方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包”,实现政策兑现免申即享、预拨快享、容缺直享。截至目前,已优化更新“8+4”政策条款15条,兑现2批次资金1300余万元。
“力争上半年政策兑现率达100%,推动全年企业实现减负降本17亿元,为本年度稳增长、保主体、强信心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县经信局局长朱国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