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张建英:数字化改革 让服务更加便捷

发布日期:2024-04-19 09:22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N通讯员 陈佳妮 吴春霞

摄 影 沈芳明

“窗口的变化太大了,我们能做的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的便利也越来越多。”对张建英来说,近年来的政务服务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便捷”。

历经26年,从在派出所初步接触窗口办证工作,到担任秀洲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张建英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亲历者,感受着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巨大浪潮,见证了窗口服务的单一性到多样化,从“满城跑”到“一窗办”,直到如今掏出手机,“一次都不用跑”。

透过政务服务这扇小小的“窗”,看到了平安浙江大大的“新”。

证件照也可以“自拍”

一张照片可以“通用”

“2006年以前,群众到派出所办理户政业务时,往往需要隔着小窗口与户籍民警沟通,站着办理业务。”彼时,张建英在新城派出所当户籍警。

窗口的职能,只跟“户口”相关,甚至,派出所里都没有照相室。群众办理身份证,需要自己去照相馆拍照,带着洗好的一寸照前来。

按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年满16周岁,需要申领身份证。辖区有两所初中,张建英就和学校约好,上门统一为满16周岁的学生拍摄。找到摄影师,带上三脚架,在走廊白墙前,架好设备,就“开工”了。

当时是一代身份证,底卡是一张很硬的白纸,除了身份信息外,照片需先手动粘上去,再送到分局,按照相关规定制作好。做一张身份证,要一个月左右时间。

2004年1月1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换发。2005年,调入新城派出所2年的户籍民警张建英,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照相室”。换发身份证,成了那几年窗口工作的“主业”。

“当时对照片要求很高,眼睛往下看一点,或者头发挡住耳朵一点,照片都会被分局退回来,重新拍摄。”为了让证件照“过审”,小小的“照相室”里,摆上了发卡、牛皮筋,甚至还有一块粉饼,“脸不能油,会反光。”

那时的张建英,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若干年后,老百姓已然可以“自拍”证件照,拍得不满意,还能拍多次。拍完的证件照底片,再也不用小心保存,而是早已被储存在大数据云端,生成“个人档案”。

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政务部门在确保群众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证件照拍照流程,依托“浙里拍照”应用,链接“长三角一体化照片库”,“拍照一件事”应用已实现一次拍照,跨部门201项业务都可以通用,按业务不同需求,白底、蓝底、红底一秒切换,解决了市民多次拍照、重复采集以及共享难题,体验感越来越好。

从“面对面”到“肩并肩”

一个窗口可以“通办”

2004年,新城辖区的常驻人口在4万人左右,往后每年都在以6000-8000人递增。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嘉兴人参与城市建设,在这里落户并安居乐业,找寻到归属感。

当时,户口迁移还要回到户籍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再回到批准地公安派出所,批准迁入,至少跑3趟。

转折,发生在2016年底。仿佛一夜之间,身边不论是同事还是老百姓,都在讨论一个词——“最多跑一次”。

“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每个窗口民警,都在最短时间内,开始向“全科角色”转变,要跨界学习出入境、交警、治安等业务,“一窗通办”改革打破了窗口之间业务办理的限制。从“面对面”到“肩并肩”,秀洲公安全国首创的公安政务服务“无前台无差别”新模式也拉近了群众的心理距离。2023年以来,秀洲公安跨越部门壁垒,探索公安高频业务融入“整体政府”。位置都不用挪一下,就能办成多项业务,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取一次号、办一串事”。

不仅如此,改革还突破了窗口的“物理空间”。

2021年2月,长三角区域户口迁移“跨省通办”正式实行。辖区陈女士成为第一个“尝鲜者”,她来到新城派出所办证中心,将双胞胎子女的户口从江苏连云港迁至嘉兴秀洲,仅用了几分钟。“以往都是百姓自己跑,现在,是我们公安机关内部数据跑。” 张建英感慨不已。

从最初的新鲜感,到现在真切的获得感,“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跑”进了群众的心坎。2021年户口迁移、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以来,秀洲办理跨省户口迁移3470人、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2066张和新生儿异地落户443人。

小小窗口的改革,释放出的是平安浙江建设20年的温度:那是“急难愁盼”都被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在乎”,更是真正被一座城市所尊重的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