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掀起快干交通热潮
■全媒体记者 王中鹏
本报讯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春意盎然的海盐大地上,随处可见交通建设工人忙碌的身影。今年,海盐掀起了“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热潮,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近日,记者从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1至2月海盐公路、水运完成交通投资4.33亿元,同比增长27%,取得“开门红”。
昨天上午,在525国道武原街道金星村段附近,杭浦高速公路南北湖互通改建工程正在浇筑新建武通港特大桥11号墩承台。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4.9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现有南北湖互通改造和新建连接线两部分。在保留现有高速西侧收费站的同时,在东侧新建4条匝道和1座收费站,并同步配套建设1条4.2公里连接线。道路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连接南北湖互通与武袁公路。
武通港特大桥是连接线的重要环节,长约2公里,跨越525国道、通苏嘉甬铁路检修站支线、官堂线Ⅴ级航道、楞港路(规划)。“由于采取了上跨的形式,因此武通港特大桥这一段连接线不设置红绿灯,通行效率更高。”项目生产副经理朱绪国告诉记者,目前,武通港特大桥0至10号墩的桩基已经全部完成,正陆续开始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此外,项目互通区的桥梁桩基、连接线地面道路的路基也在同步施工。
该项目是连接杭浦高速与城南高铁新城的重要通道,于去年12月开工,预计到2026年6月建成通车。“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产值5000余万元,占2024年产值的15%左右。”朱绪国说。
公路项目火热建设的同时,水运项目也捷报连连。位于武原街道与于城镇交界处的黄桥是海盐东西交通主动脉关键桥梁。近日,该桥实现南北两幅双向通车,大幅提升了过往车辆的通行效率。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黄桥,看到该桥的沥青路面宽阔平坦,桥面上车流往来不断。“以前只有南半幅桥梁能够行车,高峰期时常发生拥堵,全幅通车以后,双向有六车道,行车体验变好了。”于城镇八字村村民周永齐说。
“黄桥还剩最后5%的工程量,主要是交安设施及附属道路的施工,预计5月份能够全部完工。”项目经理金建明告诉记者,黄桥是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海盐段)涉及拆除、重建、改造的10座跨杭平申线航道桥梁的最后一座,待该桥全部完工后,不仅能缓解海盐县域西部的交通出行压力,还能提升杭平申线航道的货船通行能力,为海盐发展海河联运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盐共有通苏嘉甬高铁杭州湾大桥、嘉兴至海盐快速路(射线)一期项目、524国道秀洲王店至海宁海昌段工程(海盐段)等16个在建交通项目,涉及公路、水运、铁路等。
“在全力推进续建项目的同时,我们快速推进项目前期报批,做到交通项目续建、开工、储备滚动循环。”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海盐交通建设领域还将有一系列大动作,通苏嘉甬铁路陆路段预计二季度开工、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5月份进入全面施工阶段,S207快速路二期和S207疏港公路项目均已上报初步设计方案并开展相关征迁工作,全年力争完成交通投资超40亿元、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