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jxhsz0001/2024-466738 | 发布机构: | 市红十字会 |
发文日期: | 2024-04-08 | 组配分类: | 工作动态 |
在你们托起的高山上,见繁花灿烂——“生命·礼赞”无语良师缅怀纪念活动顺利举办 | |
发布日期:2024-04-08 17:33
信息来源:综合部
浏览次数:
清明时节,晨风萧萧。4月3日一早,在嘉兴大学医学院无语良师碑纪念园,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学生默然伫立,不时有校外人员赴约般匆匆而来,加入人群中,神情肃穆。“生命·礼赞”无语良师缅怀纪念活动昨天在此举行,以表达对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敬仰与追思。活动伊始,嘉兴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代表向无语良师碑敬献花篮,随后,学生们在碑前举起右手,齐声宣读着医学生誓词——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心怀大爱,虽死未已 “无语良师”,又被称为“大体老师”,他们自愿在逝后捐出遗体,用自己的身体教会医学生人体解剖结构和真实的临床技能。 “‘老师’们,清明到了,我们来看你们啦!”“感谢‘大体老师’们的无言教导,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在你们托起的高山上,我们得以眺望远方,见繁花灿烂,谢谢你们。”……一旁的松柏枝上,嘉兴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们悬挂的留言心愿卡随风摆动,上面写满了他们对“无语良师”的缅怀与崇敬。 “还记得大一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进入解剖室,老师就告诉我们,‘大体老师’是一群很伟大的人。”嘉兴大学医学院大二学生杨爵西说,“‘大体老师’教授的不仅是医学知识,还有无私奉献、大爱仁心的精神,这是我们学习生涯中非常宝贵的一课。” 每一个合格的医生,都要经过实践的历练,学习人体解剖不可或缺。遗体捐献者慷慨地以身体作为“课本”,为医学生打开了医学殿堂的大门。“无语良师”是对这些人最尊敬的称谓,他们的精神薪火相传。 心怀大爱,虽死未已。当捐献的遗体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会恢复遗体的遗容,这是对捐献者另一种形式的尊重。 每年清明节对于“大体老师”的缅怀纪念活动,嘉兴大学医学院的师生已经持续了11年,无语良师碑上记录的遗体捐献者影响了一届又一届医学生,也指引着他们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而奋斗终生。 “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伟大善举,更是人格精神的崇高升华。”嘉兴大学2005届药学专业校友、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捐献与移植办公室副主任严磊说。 清风寄哀思,鲜花化缅怀 落成于2013年的嘉兴大学医学院无语良师碑上,如今镌刻着146位遗体捐献者和167位器官(组织)捐献者的姓名。 昨天,近百人聚集在无语良师碑前手捧菊花,深深悼念,他们中有捐献者的亲友,也有医学院的学生代表。 来自海宁的姚惠丽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无语良师缅怀纪念活动,她的哥哥姚惠龙2018年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及遗体捐献志愿者,后来成为“无语良师”中的一位。 姚惠丽记得哥哥总是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和眼疾的他,始终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并一直想要回馈社会。听到关于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相关新闻后,姚惠龙做出了一个决定:去世后捐出自己的遗体。 “这是他为社会作出的最后的贡献,我们一家人都以他为荣。”姚惠丽说。 眼前的黑暗不以为意,生命中的亮光却铭记一生。爱之花在姚惠龙身上绽放,也绽放在所有不吝此身,甘愿化作春泥的遗体(器官)捐献者身上。 清风寄哀思,鲜花化缅怀。无语良师碑前,今年50岁、来自嘉善县干窑镇的程达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永远想念你,我们也会好好生活下去。”儿子程德宇的名字静静地镌刻在碑上。 2017年,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程德宇被诊断出患了癌症,这对于程达勇一家无异于晴天霹雳,经过长达7年与病魔的抗争后,程德宇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生命垂危之际,程德宇向家人提出了自己最后的请求。“他说,能不能把身体捐给有需要的人,还让哥哥要照顾好我们。”程达勇回忆说。 “小宇心地善良,和别人不争不抢。”程达勇说,“他知道自己的血型是‘熊猫血’后,就对我们说等他好了之后就给需要的人献血。” 幼小善良的生命逝去,给人带来莫大的哀痛和惋惜。去年4月,在家人的陪伴下,程德宇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及遗体捐献志愿者,如今他实现了自己生前的愿望,也用另一种方式陪伴着家人。 从“入土为安”到“死得其所” 苍柏掩映中,无语良师碑的碑铭上清晰地写着:“无论性别与年龄,无论卓异与凡俗,你们都是传道授业的无语良师。你们生命虽已终结,却仍延续着我们的健康……” 嘉兴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缅怀纪念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对人体器官捐献、遗体捐献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用生命的重量触动心灵,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死,鼓励更多的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者。 嘉兴市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嘉兴市共有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志愿者26961人;2023年实现器官捐献28例,实现遗体(组织)捐献19例。 从“入土为安”到“死得其所”,近年来,嘉兴市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越来越多,这也表明了人们的生死观默默发生着变化。 “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人有各行各业的,他们都有一个特性,对丧葬的看法超过了传统的观念,出于为他人做贡献的考虑,选择捐献遗体。”嘉兴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他们的人生已经谢幕,但他们的生命之光却永不褪色。遗体(器官)捐献者们充分体现了人类崇高的情感,展现了人类特有的博爱之心和高尚情操,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最生动的践行。” 未来,嘉兴市红十字会将进一步引导人们尊重和敬畏生命,树立新型生命观,帮助人们了解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关注“两捐”事业,鼓励人们自愿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遗体(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 (来源:南湖晚报 记者:范宇 通讯员:严明强 李水根)
信息来源: 综合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