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嘉兴 > 县市区 > 桐乡市

卫星发射!“桐乡制造”又一历史时刻

发布日期:2024-05-22 09:32 信息来源: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长二丁火箭发射升空。

“5、4、3、2、1,点火!”尾焰喷薄而出,伴随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昨天11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北京三号C星星座发射成功。

“‘一箭四星’升空的瞬间,想到自己参与研发的产品也在其中,心情特别激动!”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桐乡——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内,同样是一片欢呼,随“一箭四星”一起上天的,正是由该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C/SiC复合材料光机产品。

C/SiC复合材料光机产品,初听,可能你会感叹“哇,好小众的词”,但是翻译一下,就是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卫星上天、太空探索,一次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种特殊的材料在默默支撑,它就是陶瓷基复合材料,也被称为“摔不碎的陶瓷”。

走进睿创新材料,一个一米见高的碳黑色长桶,其貌不扬。“它就是北京三号C星星座0.5m分辨率相机提供的高度轻量化C/SiC镜筒,由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既做到了轻巧,又能提供惊人的强度!”怕记者听不明白,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震又继续“科普”。

组成卫星的整个结构叫光机结构,镜筒就是光机结构之一,这就要轮到陶瓷基复合材料“大显身手”了。

“比如在遥感卫星上搭载拍地面的相机,其镜头上就用到了陶瓷基复合新材料。” 王震介绍,所有的卫星从地上到天上经历的发射过程会伴随剧烈的振动,同时卫星在太空运行时也会存在温度的波动。为保证这两种情况下相机中的各光学组件位置保持稳定,需要保证抵抗卫星发射时振动不变形还要确保热不胀冷不缩。

这个精度控制有多牛呢?“大概就是3微米的变化,相当于百分之一的头发丝大小。”王震介绍,通过对构件中碳纤维排布形式的优化设计,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实现了特定方向近零膨胀的优势,从而达到控制相机主次镜间距稳定的功能。

除了能抗高低温,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还是航空航天领域的“轻功”高手。

通过对C/SiC复合材料构件薄壁化关键技术的攻关,睿创新材料实现了C/SiC复合材料光机构件比刚度的有效提升,其中该产品重量较前期同等规格C/SiC复合材料光机构件减重超过50%,相关技术的突破也为此次“一箭四星”发射任务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投身航空航天,探索浩瀚宇宙。这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董绍明领衔的团队,如今已完成A轮融资6000余万元,目前累计融资额已超1亿元。

当然,这已经不是桐乡企业的“飞天初体验”。去年12月25日,由桐乡四家民营企业冠名的天目一号掩星探测星座11星(桐乡振石号)、12星(桐乡桐昆号)、13星(桐乡新凤鸣号)、14星(桐乡哪吒汽车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彰显了桐乡企业的不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