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域样板
■全媒体记者 柴丽婷
本报讯 近年来,海盐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打造文化生态和谐社会,扎实有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建设。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8.3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和7.1%,全县所有行政村达到经常性收入18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85万元以上,分红村比例达到30%,获评县域投资竞争力、县域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全国百强。
今年4月,丹佛斯中国最大园区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这是总部设在丹麦的全球性跨国公司——丹佛斯集团19年来第9次投资海盐。
自2005年入驻海盐以来,丹佛斯已有8个项目落户海盐。海盐成为丹佛斯在中国最大的基地之一。此次丹佛斯中国最大园区扩建项目总投资51亿元,占地面积400余亩,将成为丹佛斯集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性落成园区。
面对这个外商第9次投资海盐的重大项目,海盐拼尽全力、全心全意服务项目建设。在项目落地的前期准备中,倾听企业需求,多次优化方案,协调招投标等流程,在取得施工许可证后,立即投入专业力量推进实施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共同富裕最大前提,而重大项目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工程车有序出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初夏时节,踏访海盐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火力全开、全速推进,一股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的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以来,海盐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突出资源要素保障、优质贴心服务、协调难点堵点,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县规上工业产值459.62亿元,同比增长5.4%;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102.25亿元,同比增长2.6%。
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今年“五一”长假,海盐观海园外的鱼鳞石塘上,上万名游客相约守候一睹长三角最美日出。海盐还推出系列“宠粉”活动:专业的摄影师免费为市民游客们拍摄与日出的合影;免费为情侣送上鲜花;海盐五家包子铺“集体请客”吃早餐;南北湖风景区的云岫庵免费请吃“随缘素面”……“陪你到海盐看日出”持续网红出圈,获得央视连续三次点赞。
文明建设出新出彩,文化事业有声有色。2023年,海盐“盐之有礼”品牌入选全省首批“浙江有礼”金名片,“老年学堂”建设获全省首批试点;建成投用县文化艺术中心、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杭州湾日出观景平台等一批新型文化阵地,招引回归李子侯、沈丰明等一批海盐籍名家,高人气举办全省“我们的村晚”主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九。
民生无小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评价共富成效的重要标志。这几日,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澉川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里十分热闹,不时传出歌声与孩子的欢笑声。小朋友们围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着绘本故事。“我家孩子四岁,有时候周末就送来这里。这里不仅有老师带着,还有游乐设施、休息场所,家长很安心。”居民沈爱芬说。
这样的幸福场景,正在海盐不断上演。教育、医疗、养老等都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让优质共享更加均衡?2023年,海盐高分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特别是在教育、医疗领域,持续擦亮“优学在盐”品牌,三毛小学东校区等3所学校建成投用,高分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评估;深化健康海盐建设,县人民医院创成三乙医院,健康浙江考核实现连续六年优秀。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海盐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不亚于杭州、上海的教育、医疗服务。
促进共富,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去年,海盐点面结合探索改革创新,全力打造了一批海盐特色类改革项目和创新模式:《税费服务和征管协同共治项目改革试点》成功入选全省共富试点名单,《探索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机制》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等29个项目入选省试点名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海盐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一个个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优势正拔节生长,推动改革与发展高效联动、深度融合。
“今年是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建设实施三周年,我们将紧盯‘到2025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目标,紧紧围绕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重点领域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有力支撑的‘1311’工作体系,全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样板。”县发改局(县共富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