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老镇焕发“年轻态”
■全媒体记者 王海滨
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天气虽然晴雨变化无常,但沈荡古镇里,涌动的人潮与热情却始终不减。省级体育赛事长三角古镇多项赛在沈荡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参与。网红咖啡馆日销1200余杯,一杯“日出”特调成了大家打卡拍照的必点品。沈荡酿造的酱油雪糕日销1000余支,成为了市民游客甚至网络达人们尝新的夏日甜蜜。余华老师笔下的胜利饭店日日爆满。
年轻人纷纷涌入这个历久弥新的酒香古镇,为何今年沈荡古镇频频出圈?哪些因素吸引着市民游客呢?
怀旧又时尚的沈荡谷仓自5月开园以来,频频亮相抖音、小红书、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每到周末,日均接待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
走进构想几何·咖啡工厂店,店内座无虚席。“‘日出’特调最火爆,几乎是必点品。这款产品是根据海盐的特色元素创作的。其他饮品也很火爆,目前基本上周末能日销1200杯。上海、杭州等周边游客过来的很多,主要以年轻的消费群体为主。”咖啡店负责人吴山说。
“专业运营成就品质园区。为了提供更好的业态品质,园区一半以上业态由复合型的空间运营商构想几何打造,业态融合发展,迎合了年轻人对个性化旅游体验的追求,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沈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夜愿特调业态即将开放,白日梦民宿在筹建中。
文化是一座古镇的灵魂。沈荡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老街、老宅、老祠堂、老酒、老弄、老水荡、老桥、老庙、老渔村组成了九老文化,更是余华小说中“孙荡镇”的原型。
距离谷仓直线1公里不到,就是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它的前身为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泰兴酱园,至今已有137年历史。今年以来,这个百年老字号在年轻化中筹谋一场复兴。
端午假期,沈荡酿造副总经理庞卫华忙得不可开交,接待了一波又一波市民游客,一边耐心讲解企业的特色产品和工艺,一边带着市民游客来到酱油雪糕造型的打卡地拍照。
看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来,庞卫华喜笑颜开。“年轻人喜欢这款文创雪糕,吸引他们过来的是悠久的酱园文化和酿造文化,还有沈荡的老镇文化。”庞卫华说,今年以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从春节到端午,呈几何倍增长。端午当天进厂人次近3000人,其中年轻人占6成以上,更是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产品销量。
“我们想拥有越来越多年轻的消费群体,这款文创雪糕可以让年轻人走进沈荡,进一步了解中国非遗酱油制作技艺,让老字号品牌年轻态。”庞卫华说,接下来,沈荡将打造酿造文旅街区,推动场地扩容,提升接待水平,与西侧的老街,东侧的谷仓等景点联动,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这座静谧又有文化的古镇。
沈荡“出圈”背后是深厚文化底蕴的强劲支持 ,以及加速推进文旅融合和持续释放“吸引力”的结果。今年以来,沈荡古镇开展以“新青年、新经济、新业态”为主题的古镇复兴工程,全力做好文旅融合的后半篇文章。
谷仓和贲湖老街精准化、差异化发展,吸引了不少优质项目主动抛来“橄榄枝”,一批年轻时尚的业态项目纷纷落户。在招引项目时,沈荡积极引导业态发展与古镇历史人文相融合,形成一店一景一特色。“现在想要来沈荡的商户很多,都要抢着入住。2022年5月份开始招商的时候,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主动找上门。如今情况完全变了,说明大家越来越看好沈荡,而且想要过来的商户基本上是青年创业者。”沈荡镇党委委员史海通说。
80后的黄凤琴是今年沈荡通过招商引进的商户之一。
她于6月10日开了一家180平方米的咖啡店,分为上下两层。“主要还是看中了沈荡的发展前景,这座古镇给了我太多惊喜,从目前来看,我真是选对了地。”黄凤琴说。
今年以来,沈荡古镇通过打造谷仓、老街、酒厂等多元化的旅游消费热点,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游客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今年已接待超20万人次的游客中,团队仅占10%,游客组成以消费能力强的年轻散客和亲子家庭为主。
在贲湖老街,记者遇到端午过来旅游的王华阳一家,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来沈荡,感受了这里的深切变化。“去年来老街转一圈就走了,感觉玩不了半天,今年来感觉古镇越来越年轻了,谷仓的多元业态,酒厂出圈雪糕,每一个点位,都值得我们深深体验。”王华阳说。
记者手记:旅游业是个厚积薄发的行业,看似偶然的流量光顾,如果没有底蕴积淀和持续深耕,终将会昙花一现,甚至为流量所累。回顾经验教训,美食也好,网红打卡地也好,承接流量的关键在于能否立足本地特色、做好服务细节,并持续创新,才有持续长红的可能。如何利用好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文旅融合金名片,是沈荡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沈荡这座古镇接下来如何乘势而上,再创辉煌,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