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养老照护服务存在三方面问题需关注
为深入了解我市养老照护服务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嘉兴市统计局对全市31家养老机构和367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调研。调研显示,我市养老照护服务存在养老机构经营状况不佳、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不足、养老照护精神支持不够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养老机构经营状况不佳。养老机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补贴,二是经营收入。调查显示,61.3%的机构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38.7%的机构收入来源于经营收入。从盈利状况看,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一年来,仅有12.9%的机构实现了盈利,58.1%的机构保持盈亏持平状态,22.6%的机构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运营成本高(占88.0%),其次是收费偏低、入住率低,分别占40.0%、24.0%。从未来发展看,超五成(51.6%)的机构没有扩大规模的计划,准备维持现有规模;准备缩小规模的占3.2%;不确定的占19.4%;准备扩大规模仅占25.8%。从老人角度看,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识还不强,17.8%的老人明确表示心理上不接受机构养老;136名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中仅有10.3%的老年人考虑接受机构或社区养老。调查显示,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为45.0%,最低的机构入住率仅为17.5%。
(二)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不足。从人才总量看,养老机构面临的难题中,人手短缺、专业人才不足是目前较大的问题。养老护理员呈现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三低三高”特征,职业缺乏吸引力,相关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转行率高,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现象。32.3%的养老机构反映人员力量不足,36.4%的老年人反映护理员(护工)数量不足。从专业能力看,养老护理员队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具有医养康养专业服务能力的人员不足。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与服务老人配比约为1:3,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服务老人配比约为1:26。调研显示,16.6%的老年人明确提出期盼提高养老照护服务人员素质。
(三)养老照护精神支持不够。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需求呈多元化,老人在“物质养老”得到基本满足后,其“精神养老”的需求日益凸显。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供给仍以生活照料为主,难以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与多样化需求。老人普遍缺少陪伴、缺乏倾诉对象和心理支持。在调研和问卷调查中发现,39.5%的老人期盼养老照护服务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机构养老中有26.0%的老人为方便与其他老人沟通交流选择养老机构,社区养老中有34.8%的老人为便于与亲朋好友交流选择社区养老。调查对象中有18.5%的老人从未使用过智能设备,生活枯燥乏味,希望有适合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