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6号建议的答复
许小波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融入浙江省先进制造业聚“链”成“圈”、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建议》已收悉,经与相关部门研究会商,现答复如下:
我们非常赞同您提出的《关于融入浙江省先进制造业聚“链”成“圈”、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建议》。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引领未来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共5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47亿元。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机械制造行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7.51亿元。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为推动我市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增长动能有效提升,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与《嘉兴市本级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修订版)》等系列文件,明确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支持重点、保障措施,经信、科技、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别在产业化、研发科研、资质认证等方面开展项目补助,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推动产业平台建设。在全市医疗器械集聚园区嘉兴科技城、嘉善归谷、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布局浙江省医药创新与审评柔性服务站,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创新类医疗器械企业从注册检验、临床试验、技术评审、体系考核等方面开设快速服务通道,助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各类产业链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各类产业链对接活动,2023年我市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链对接活动4场,参加企业400余家;同时举办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交流活动、发布科技成果、推动签订院企、银企合作项目,为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起直接沟通的桥梁,加快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我市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基础,但是仍面临着基础薄弱、缺少骨干和龙头企业引领、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区两级将加强多部门联动,不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接下来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银行机构科创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推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类信用贷款扩面增量,稳妥开展认股选择权转让试点,创新以投资收益覆盖信贷风险的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以省科创母基金为重点,不断完善我市科创基金矩阵,联动省“4+1”专项基金,依托现有的50亿元科创母基金和产业基金支持,形成覆盖医疗器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集群。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和南湖基金小镇集聚优势,不断扩大私募基金服务覆盖面。提升对医疗器械产业投入力度,支持成长期龙头企业,加大金融对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
二、加强优质企业培育。一方面,精准谋划专精特新发展路径。落实专精特新企业“123”成长机制,根据企业优势方向,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诊断,个性化谋划发展路径,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另一方面,强化科技企业雁阵梯队。坚持“建链、补链、串链、强链”,持续强化科技型企业引育。推进规上企业“高新化”,不断壮大医疗器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队伍。进一步引导支持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申报医疗器械相关领域省级和国家级平台。针对医疗器械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应用性技术的研发,并积极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三、加快人才引育。继续深入实施各项人才政策,积极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社会氛围,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夯实人才支撑。一是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全市一体、上下贯通、各具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硕博倍增计划、大学生“550”引才计划、精准引才八条意见等人才政策。二是激发引才动能。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加强各类人才招引、留用,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引才奖励、育才补贴、猎头补贴、引留奖励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切实助力各类优质企业引才、育才、留才。三是搭建引才平台。打造“红船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等特色品牌矩阵,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关注,您对我市医疗器械产业所提出的建议非常中肯,也非常及时。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将您的有关建议吸纳并积极创造条件落实,更好地推动我市医疗器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