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42号提案的答复
蔡土贵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作部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深化,取得明显成效。诚如您所提到的,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基数不大、研发投入和人才支撑不足、政策优势不明显、服务机构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坚持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体系优化、政策要素保障、精准服务举措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培育基础
一是推进集群化培育。围绕13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出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一集群一方案”,梳理形成“四图五清单”。秀洲智能光伏、平湖市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产业集群等8个集群入围“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其中核心区数量居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为7441.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51.1%。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出台《关于支持传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5大方面25条针对性政策举措,精准发力、有效破难。我市支持传统产业发展相关工作获得了王浩省长、柯吉欣副省长批示肯定。推出“首店贷”金融产品,主要向市内传统特色产业重点企业下游加盟店、经销商、采购商等向核心企业采购货物的客群,贷款额度最高达200万元,新开店贷款期限最长达36个月。三是产业链协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十链百场万企”活动要求,印发《2023年深入推进“十链百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方案》,围绕重点产业链,市县联动全年排定100场对接活动,进一步畅通产销对接、产投对接、政企对接、产融对接和产才对接。2023年,全市开展产业链“十链百场千企”对接活动共计104场,参加企业12741家,对接订单346.7亿元,对接项目195项,对接融资额度63.1亿元,对接专业人才834人。
二、构建梯度培育格局,畅通发展道路
一是深化梯度培育体系。对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条件,根据企业不同诉求与优势方向,为其谋划专精特新发展路径,加快实现“小升高”,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单项冠军企业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5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23家。二是壮大科技企业基数。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健全“科技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体系,构筑“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省市企业研发平台体系,坚决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去年,嘉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43家、累计440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61家,累计9776家。近三年有效总量年均增速达28.4%、23.7%,居全省前列。同时,已培育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4家、省科技领军企业10家。三是锚定提升发展目标。锚定“大优强”和“上市”培育目标,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辅导支持力度,及时修订企业“上市100”专项行动配套政策,明确“专精特新”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在北交所上市奖励。截至目前嘉兴市65家(国内)上市企业中有“小巨人”企业17家,约占总数的26%,其中在北交所上市6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素质提升工程,计划今年6月底前组织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赴高校参加新质生产力培训班。
三、调动“全要素”政策保障,提供发展助力
一是落实落细专项政策。全面落实《嘉兴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人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明确给予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150元、100万元奖励,部分县市区还给予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万-30万元不等的奖励;在全省首先推出对专精特新企业年薪80万元以上的技术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0万的分档定额奖励政策。今年,全市预计下达专精特新认定奖励1亿元。二是重视企业研发创新。发挥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作用,在企业研发创新上加大补助力度。2023年,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在500万元(含)以上,且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含)以上的企业,按研发费用增量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市本级71家专精特新企业补助1272万元,今年,拟落实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补助830万元。三是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强化科技企业雁阵梯队,坚持“建链、补链、串链、强链”,持续强化科技型企业引育。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的申报、审核和推荐工作,2024年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同时实施“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升级版,力争全市3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5千万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清零。
四、打造“三大”特色优势,升级精准服务水平
一是打造专精特新“服务基地”。2022年,嘉兴市率先建立了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截至目前,基地累计引进23家优质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管理提升、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等全方位精准服务。二是打造“直通县市”工作站。专精特新服务基地分别在县(市、区)设立服务工作站,将服务触角深入基层。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组织各类活动25场,对400多家企业和30多家服务机构开展专业辅导。三是打造“精准诊断”服务样板。全面排摸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瓶颈,编制首本“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诊断书,通过建立百分制评分标准,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明确培育任务、措施和时间进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难题。今年以来,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免费精准诊断,并根据企业薄弱点实施对标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您的宝贵建议,继续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拓宽新渠道,关注专精特新培育领域
一是重点抓好“引进来”。在招商引资项目产业化、招才引智创业成长孵化上重点发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培育力度,加快破解家底不够厚、产业不够新等结构性矛盾。二是尽力聚焦“找出来”。在高新技术研发项目转化落地、科创平台孵化企业上做好文章,完善科创项目孵化链条,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三是持续关注“长出来”。针对优势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大企业裂变投资子公司项目等做好服务保障,引导更多企业竞跑“专精特新”新赛道。
二、搭建新载体,优化专精特新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服务载体建设。联合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深化人才、技术、数据、资本等创新要素赋能,助力中小企业做精做强。二是加快专精特新小微园创建。结合都市型工业打造,聚焦孵化创新企业、培养创新人才、转化科技成果、集聚创新资源、开放协同发展等功能,构建招引、培育、集聚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载体,争取到2025年创建专精特新产业园3家以上。
三、完善新链条,挖掘专精特新成长潜力
一是推进大中小企业高效协作、融通发展。以支撑“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为导向,“以大带小”加速专精特新企业高端化升级,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和行业显示度。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核心技术“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补链建链中不断创新升级。三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以两业融合为趋势,鼓励有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向服务环节延伸,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四、构建新机制,浓厚专精特新培育氛围
一是向下压实属地责任。将培育工作情况及成效纳入各地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做好培育情况监测晾晒,将目标情况、数量情况、进度情况、质量情况、上榜情况适时通报各地党委和政府,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对外做好宣传引导。总结一批“专精特新”发展的实践案例、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依托主流媒体,讲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嘉兴故事”。举办好“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凝聚专精特新发展最大共识。
感谢您对专精特新培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继续对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