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数字农民画馆建设”项目 获评全省数字服务“十佳案例”
昨天,记者从秀洲区文化馆获悉,2023年度全省文化馆数字服务品牌工作“十佳案例”评选揭晓,区文化馆选送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新场景——秀洲数字农民画馆建设”以全省第二的成绩入围十佳。
秀洲农民画汲取了传统的剪纸、刺绣、灶画、蓝印花布等民间艺术,是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民间绘画。自1983年诞生以来,这项民间艺术就在一笔一画间,诠释艺术与土地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书写现代民间绘画传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检索的无序、交流的局限以及传承的困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有效管理和展示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使其能够跨越时空限制,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实现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区文化馆副馆长俞小湖说,基于这样的思考,他们提出了秀洲农民画的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手段赋能秀洲农民画。
“简单来说,秀洲数字农民画馆建设,就是重塑了农民画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新场景。”俞小湖介绍,将优秀作品进行扫描或摄影转化为数字格式,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存储,将采集、梳理、汇总分析后的各项基础信息、管理运营、使用数据与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等相结合,形成完善的农民画数据库系统及可视化管理平台,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宝贵的资源库以及“一站式”决策支持的农民画信息展示中心。
线上,在已有农民画数字库的基础上搭建农民画线上展厅,采用VR全景技术,将线下展厅进行一比一还原搬到线上,实现线上线下同看一个展。开辟“农民画直播平台”,通过“大朱小杨聊天室”畅谈秀洲农民画。打通“嘉兴礼遇”文创商店,形成“农民画+电商”产业模式。同时,增设“农民画拼图”等交互小游戏,用户在交互体验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领悟。
线下,打造沉浸式绘画空间,让农民画律动起来。运用数字互动体验立体展示农民画作品,打造“二十四节气”“秀洲十景”等主题的沉浸式绘画空间,使观众能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到农民画的艺术魅力,实现人在画中游、画随人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画的展示形式。
“秀洲数字农民画馆建设,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更开辟了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新场景。”俞小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