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神笔”,占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制笔纤维。
企业生产车间。
喷画笔、软头水彩笔、大容量记号笔、毛刷笔、金属粉笔、迷你荧光笔……摆在你书桌上的各式笔,其中的内芯,或许就产自桐乡市伟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河山工业园区的伟鼎科技,作为文化企业,瞄准一类产品——制笔纤维,深耕、再深耕,不仅做到了上亿元的产值,还成为了国家级高新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以及2023年桐乡市壮腰工程达标企业。
伟鼎科技董事长李孝明介绍,制笔纤维这一材料主要用在各类笔芯与笔尖上,无论是得力、晨光、英雄这类国民文具品牌,还是樱花、美辉等国外知名品牌,都是公司的客户。
好的笔芯,既要保证墨水快速上水和顺畅流出,也要避免墨水外溢;好的笔头,既要书写舒适丝滑、耐磨损,也要出墨流畅却不至透过纸张。这就对原材料制笔纤维提出了高要求:蓬松度要高、抗压要强、吸水性也要足。而这些要求,伟鼎科技生产的制笔纤维都能满足。
2022年,李孝明带着自家公司的制笔纤维跑到上海,在第116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上寻找机会。在展会上,他遇到了“英雄”品牌的采购商。价格便宜、品质也不差的纤维笔芯吸引住了采购商的目光。
当组装好的成品笔被长时间搁置,笔尖会不会有“白头”?笔芯会不会漏墨水?落笔会不会出现堵塞或断线?每个问题都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把样品送到客户那里,再等待6至8个月的检测期是常事。
“采购商带回去测试了大概3个月,打电话过来说,各项测试指标都不错。我就知道,成了!”就这样,“英雄”成了伟鼎科技的首个大客户。
1000多万元的大订单敲定,产能也要升级。李孝明紧锣密鼓地投入了超1亿元资金新建研发中心、智能车间,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配备了智能成型一体机生产线、智能机器人打包机流水线,形成了年产1.5万吨笔尖、笔芯纤维材料的生产规模。多项技术项目接连攻关,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作为新型替代进口产品,伟鼎科技的制笔纤维已突破了美、日等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和瓶颈,占领了国内近50%的细分市场份额。进口纤维每吨价格在4至5万元,而在伟鼎科技,质量相当的产品仅售每吨1万元。去年4月至今,仅“晨光”一家客户,伟鼎科技就为其节省资金约1亿美元。
中国制造,向来是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的代名词。除了国内文具巨头,伟鼎科技生产的高端制笔纤维,还通过亚马逊等渠道销售到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
闯关国外市场,质量更要达到极致。笔尖易损度达到0、笔芯墨水无残留……各项严苛的技术要求,伟鼎科技一一突破。仅笔芯墨水无残留这项技术,研发团队就攻克了4年,在设备上、工艺上不断改进。
手握30多项生产设计专利,李孝明说,实际的研发过程都很“接地气”,全靠一项项数据的不断测试、调整。“尽管一个细节可能就要改进成百上千次,大量失败的样品只能当做废品低价卖掉,但掌握了技术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李孝明带领记者来到了年产15000吨笔尖、笔芯纤维材料建设项目二期的厂房。他说,项目二期建成后,预计公司产值能翻个番,团队还在研发丙烯马克笔拓展产品线。未来,是一片大有可为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