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答复
陈佳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筑牢知识产权护城河,撑起创新发展保护伞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
(一)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嘉兴分中心。在海宁、桐乡建成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海宁皮革城所建立全国首家基层知识产权所、行政裁决所。市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均已加挂知识产权局牌子,建立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嘉善分中心、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嘉兴(桐乡)分中心,全市共获批2个国家商标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桐乡、海宁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南湖、海宁获批“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项目试点。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市公安局组建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检察部门履行全省首批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试点。
(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嘉兴市在157个地级市中位列第23名,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通报表扬。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大对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的查处和惩戒力度,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桐乡查获今年以来全市首例商标重复侵权案件,执法部门依法对其从重处罚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海宁充分发挥“行刑衔接”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查办一起涉外资企业商标侵权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300余万元;在亚运会期间,查获2起涉嫌侵犯亚运特殊标志管理规定案件,有效保护了亚运知识产权。
(三)部门协同保护机制不断优化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知识产权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相衔接机制合作协议》,全市6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入驻“浙江解纷码”平台,强化“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实现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从“最多跑一地”到“一趟不用跑”,截至目前,全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司法确认数达46件。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建立了《推进知识产权多元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与市发改委建立了《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机制》,与市经信局建立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与市科技局建立了《科创企业和平台培育机制》,与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建立了《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与嘉兴海关共同发布《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知识产权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加强
开展“雷霆”“剑网”“绿剑”“龙腾行动”系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涉及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版权、植物新品种、海关知识产权等领域,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2023年共立案查处知识产权领域案件280起、罚没款1116.05万元、移送公安51起。办理了销售假冒涉外知名品牌汽车玻璃案,涉案金额超2亿元;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羽绒服案,作出罚款100万元的行政处罚等大案要案;对桐乡某服装厂五年内两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在做出行政处罚的同时将当事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检察机关共受理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30件52人,其中批准逮捕17件24人;受理审查起诉84件251人,审结47件147人,其中提起公诉37件110人。全市各级人民法院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117件、二审72件,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114件、二审60件。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营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氛围
完善“知识产权大讲堂”公益培训体系,推进ISO56005国际标准在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力。分级分类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培训,大力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专利周”等活动载体开展一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二)提升专利获权速度
高标准推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国家级中心,在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后,面向全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发明专利预审服务,有效缩短专利获权周期;继续提升海宁、桐乡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外观设计专利快速预审能力。同时,筛选出一批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适用于多地实施的高价值专利,面向有专利技术需求、技术消化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对象,组织开展高价值专利对接活动,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常态化服务,充分挖掘企业专利需求,指导达成技术对接。
(三)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加大重点领域和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开展“雷霆”“蓝天”“铁拳”“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保持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高压态势,查办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做到“整治彻底,震慑到位”。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运用“浙江解纷码”等平台,通过线上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实现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化解。
(四)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
发挥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作用,推动建立出海企业、律所、代理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联合,形成互帮互助、互相交流的平台,共同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加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嘉兴分中心建设,健全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开展重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对指导,帮助企业防范投资和贸易风险。修改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手册》,整合利用相关人才资源,优化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专家库,面向区域企业精准推送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
感谢您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