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144号提案的答复
蔡土贵委员: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嘉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抓手,先后印发了《关于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的实施意见》和《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推进方案》,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25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堵点”变“通点”,加快授权速度。嘉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有效缩短发明专利获权周期。海宁、桐乡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运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由一般的6个月缩短至最快3天。截止2023年底,嘉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4869件,同比增长23.8%;有效发明专利30584件,同比增长16.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1件;高价值发明专利9934件,同比增长29.2%;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89件。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6.3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6件。新增“洪合蜜梨”“海昌蜜梨”“嘉兴黑猪”等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2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件。
(二)“知产”变“资产”,助力发展提质。盘活知识产权无形资产,2023年全市专利质押融资登记额336.1亿元,同比增长165.7%,在148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示范城市中仅次于深圳,排名第二;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额70.3亿元,同比增长251.5%。迭代升级“嘉兴市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系统”,已为223家企业提供普惠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评估1175件,评估价值总额30.25亿元,为企业减负约200万元。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筑起风险保障,2023年已有192家企业签约保单695单,投保专利数量907件,保险费用为372.38万元,保险额度1.9837亿元。深挖地理标志资源,2023年全市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达48.6亿元,惠及农户6500家。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头雁计划”,建立“1155”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库,2023年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促进专利转化,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动全市7家高校科研院所2151件专利100%盘点入库,举办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专场对接会。
(三)“专利”变“红利”,保护创新活力。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被确定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为护航“嘉兴智造”产品、服务“走出去”注入了新动力。在海宁皮革城市场监管所建成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所、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为推动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保护服务提质增效。完善知识产权行刑衔接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联合公安破获制售假冒德国百年企业公司品牌的成品油锯导板案件,涉案价值1200余万元,企业致信感谢,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办理了销售假冒涉外知名品牌汽车玻璃案,查扣各类涉嫌违法汽车玻璃20余万片,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全案涉案金额超2亿元。对桐乡某服装厂五年内两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在做出行政处罚的同时将当事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案件280起、罚没款1116.05万元、移送公安51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089件,同比增加7%。公安部门破获知识产权案件24起,刑事打击75人,破获省厅督办案件2起,涉案金额达3亿元。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审查逮捕53件91人,批准逮捕31件48人,受理审查起诉190件327人,提起公诉107件244人。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将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为重点,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开展知识产权兴企行动,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一)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
面向广大创新型企业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宣贯,深化《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国际标准实施试点,提升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管理能力。实施专利强企行动,以指导、支持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转让、许可、联盟共享等方式,优化专利布局,持续扩大企业创新主体的覆盖面和基本盘,巩固提升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体系,面向重点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加强高价值专利挖掘培育。全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流通交易、质押融资和权益保护中的广泛运用。
(二)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聚焦“315”科创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分层分级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和企业专利导航项目,逐步实现专利导航重点产业全覆盖。推动平湖建成C3产业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发挥专利导航引领作用,提升产业知识产权发展协同水平。建设长三角知识产权转化中心,集聚省内各类知识产权平台载体,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共建、转化共进、保护共治、服务共享贡献力量。指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梳理存量专利,分级分类筛选出一批高价值专利清单,综合运用专利公开实施、开放许可等举措,唤醒“沉睡专利”。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推进“地理标志+旅游”载体建设,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培育,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
(三)升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高标准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确保嘉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正式运行,年开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明专利预审服务1500件以上。指导海盐、平湖积极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之间的线索通报、案件研判、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专利纠纷调解司法确认,推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案件办理周期压减5%。开展“雷霆”“铁拳”“亮剑”系列专项行动,加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展会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知识产权领域侵权假冒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进一步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创新改革,建设一批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强化商业秘密保护监管执法,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水平。开展重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对指导,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四)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
推进“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县(市、区)全覆盖,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规范提升行动,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管理制度。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目标,大力培育引进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代理服务机构,打造一批综合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开展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促进辖区内企业和区域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开展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企业走访活动。支持嘉兴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嘉兴南湖学院、嘉职院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广泛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发布平台,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及时发布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状况、典型案例以及大案要案查办情况。
感谢您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