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为民|藏在小小驿站里的城市大爱
8月18日正午时分,室外骄阳似火、热浪灼人,平湖总商会大厦的职工服务驿站内却清凉惬意。
连续忙碌了好几个小时的外卖小哥王告总算有片刻空闲,送完手上的单子后,这位来自安徽的外卖小哥径直走进服务驿站,从冷藏柜中拿出一瓶矿泉水大口喝起来,空调的阵阵凉气很快吹走了疲惫。
“这几天太热了,工作间隙有个歇脚处,对我们这些户外劳动者来说,真是太好了。”王告匆忙喝完几口水后,又开始了跑单模式。临走之际,驿站服务的工会志愿者还不忘塞给他一瓶冰水叮嘱他路上喝。
而驿站的另一边,等待理发的环卫工人和保洁阿姨一边唠着家常,一边有序排着队。“您看这样满意吗?”志愿者王建根家伙事儿齐备,麻溜儿上阵,耐心地询问叔叔阿姨们对发型的要求,他神情专注,灵巧的小剪刀上下翻飞,娴熟精湛的技术获得户外劳动者的一致称赞。
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关爱中。今年,“户外劳动者站点改造提升”被列入省市两级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嘉兴计划“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20家”,为户外劳动者解决“休息难、喝水难、如厕难”等“关键小事”。
“娘家人”的归属感
驿站服务暖心又走心
下午两点,室外气温已达35℃,路面温度更是直逼40℃。纪培明顶着大太阳清扫完秀洲区育英路段的垃圾后,吆喝着其他几名环卫同事,一起来到路边的运河社区户外职工爱心驿站歇歇脚。只见纪培明身上的绿色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草帽一摘,额上的头发都耷拉到了一块儿。
“纪师傅来啦!另外一位叔叔今天怎么没来?”运河社区党总支书记严黎平熟络地招呼纪培明,从冰箱里拿出几瓶雪碧分给大家伙儿。
“他今天还没扫完,待会就来!”
纪培明是一名环卫工人,从事户外工作已近十年。“我们最怕的是夏天,没地方乘凉,要晒掉一层皮的。”纪培明坦言,在这家驿站开设之前,他们都“躲”在大树荫下,有时候去开着空调的商店门口蹭一蹭,“待久了也不好意思的,也怕被人嫌,现在可真不一样啰。”
2020年5月,运河社区爱心驿站向户外劳动者敞开怀抱。纪培明是第一批“发现”这个驿站的人,“这里有空调、有冰水,平时能热饭,夏天还有新鲜绿豆汤,别提多舒服了。”他很快把这个好地方推荐给其他同事。很快,大家口耳相传,运河驿站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可驿站不仅要建起来,更得转起来、活起来。
“每周二的服务日,驿站总比往常更热闹些。”当天,严黎平会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在驿站门外“摆摊”,把绿豆汤分装成小份,送到无法停留的外卖小哥、快递员手里,“他们总是急匆匆的,但每次喝完都会笑着朝我们说谢谢,我们也会觉得很有意义。”
在一杯杯贴心的清凉中,在一处处周到的服务里,这份工会和社区“娘家人”的心意,在越来越多劳动者心中激起了阵阵暖流。
“社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要把马路搞干净的,将心比心嘛!”对纪培明来说,驿站仿佛成了他的另一个“家”。
当然,除了休憩纳凉,驿站更要成为为户外劳动者解决难题和诉求的平台。
秀洲区的禾睦家工会驿站每个月会定期开展的爱心义剪、免费贴膜、健康咨询等活动,成为聚焦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联络站”;南湖区的天明社区工会驿站以红色电影节、七彩假期、健康嗨起来、幸福外卖、杨妈妈护苗课堂、螺丝钉计划等八大服务项目,一年580余场活动,全方位服务社区周边新业态劳动者;海宁市在火车站出站口开辟站点,针对海宁务工人员的火车班次,定期组织公益伙伴到站点开展送礼包、送餐点、送岗位的系列服务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一下火车就能感受到关心关爱……
这些城市中的“暖心小站”,时刻书写着“各美其美”的温情故事。据统计,今年以来,民生实事项目工会驿站共计举办了各类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活动601场,其中大型活动148场。这些暖心的服务和活动让广大户外劳动者幸福感、归属感满满。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小驿站迎来焕新大升级
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广厦、车水马龙,更体现在惠民利民的“细枝末节”上。
对于风里来雨里去的户外劳动者来说,由于长时间户外工作,工作地点分散,往往面临着吃饭难、喝水难、如厕难、休息难等问题,工作环境和条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早在2021年,嘉兴就积极推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破解这一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422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包括自建自营的“嘉工驿站”,合建共营的“工会驿站”以及挂牌委托的“特色驿站”,数量全省第一。这些站点连点成面,打造15分钟服务圈,可以说,嘉兴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早已遍地开花。
但“扩面”还须“提质”。“有没有”是基础,“优不优”才是劳动者“愿进来”的关键。
“师傅,您今天的血压有点高啊!平时要注意下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盐度过高和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都得少吃点……”昨天下午,经开区“益家亲”党群服务驿站的营运负责人周芸芳,正用今年新配备的血压仪为快递小哥量血压。
“益家亲”党群服务驿站位于塘汇街道长纤塘路与百丈路的交叉口,背靠长纤塘公园,周边小区住宅聚集。“驿站每天都很热闹,既有周边社区来喝茶闲聊的居民,也有路过进来上厕所、休息的户外劳动者,每天人流达百余人次。”
周芸芳介绍,作为今年嘉兴市民生实事“户外劳动者站点改造提升”的点位之一,驿站积极进行阵地升级改造,添置了冰箱、血压计、体重称、信息无障碍平板、药箱等服务设施,方便户外劳动者进行健康咨询。另外,驿站还特别添置了外卖存放柜、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设备,妥妥地增强了劳动者的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我们通过前期调研,从1422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中确定121家,作为市级民生实事改造提升点位。”嘉兴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驿站周边的人流量以及需求度是主要考量的标准。
在改造提升标准上,严格对照建设(验收)要求完善提升,同时鼓励标杆型站点创建。统一提供“6+X”服务,即热饭、休憩、纳凉、如厕、饮水、阅读等6类服务设施,“X”是指特色服务,让劳动者进驿站“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
我们还能发现,越来越多的24小时“不打烊”驿站正星星点点地上线。白天正常开放,晚上设置自助式电子门禁,通过人脸识别,户外劳动者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进入驿站享受所需服务。目前,全市共有116家工会驿站实现24小时全天候开放。
“众筹”多元幸福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小驿站,有大爱。驿站不仅是一座服务站,它更像一根纽带,汇聚各方资源,凝聚社会爱心。
“叮咚!”烤箱完成烹饪的声音像是闹钟,每天下午都提醒着平湖“浙C蜜多时”蛋糕店店主胡佩佩,将自家生产的面包送到隔壁的总商会大厦职工服务驿站,分发给在那休息的户外劳动者。吃着冒着热气的面包、喝着提前倒好的凉茶,环卫工人陆娟宝直呼“幸福其实很简单”。
这个夏天,这里的爱心要“驿”出来了。每天,驿站内的清凉饮品、蛋糕面包都不间断补充更新,而这些物资几乎都是爱心商户和个人自发捐赠的——平湖劳动模范每年捐100箱水;总商会楼上的托育机构,常常组织孩子一起来献爱心;广告公司老板娘每年捐物资,已经连续五年;前不久,还有50个大西瓜“空降”驿站,让户外劳动者享受到“西瓜自由”……自驿站建立以来,已接收爱心人士捐赠的各类物资达23.41万件。
爱,更是一种“双向奔赴”的表达。今年,平湖饿了么和美团的工会成员,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到独居老人的助餐服务中,每天定时将老年食堂的饭菜送到老人手中,共同创造爱心的良性循环。
“我们知道平时喝的水都是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心里一直很触动,所以也希望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绵薄之力。”志愿服务队成员汪玉跃表示。
在嘉兴,温暖的故事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上演。在热浪袭人的高温天里,无论是火热朝天的基层一线,还是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经常能看到“送清凉”高温慰问活动的开展。嘉兴积极落实善待和关爱劳动者的具体行动,真正把“战高温”落在实处,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安心以“嘉”为家。
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一首由无数劳动者共同谱写的壮丽诗篇。我们感动的,不仅是嘉兴劳动者高温下坚守的身影,更是他们在热浪中依然专注的眼神;不仅是嘉兴政府、企业或者普通市民都在为劳动者送去一份清凉,更是大家发自内心对劳动者的一份关怀、一份尊重;不仅是嘉兴加强劳动保护、推动防暑降温措施落实的行动,更是劳动者能在高温下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状态……
这是一场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劳动者以汗水浇灌城市,城市则以关心与关爱回馈每一位辛勤付出的人。在嘉兴这座充满温度的城市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故事都值得被铭记。让我们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也感恩这座城市,时时刻刻温暖着每一个追梦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