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嘉兴 >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 图书馆总分管

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24-09-24 15:36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政治责任感,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尤其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到改善民生的高度,坚持“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原则,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中心馆/总分馆体系。为解决农民读书难、借书难问题,嘉兴市推动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目前,嘉兴地区五县二区已建成乡镇(街道)分馆58个,其中市本级建成乡镇(街道)分馆12个,实现了全覆盖;村(社区)分馆已在全市推广,共建设村(社区)分馆70多个,馆外流通点400多个。2012年起,嘉兴市图书馆推行RFID自助借还系统,目前,嘉兴市本级总馆、区分馆及5个乡镇分馆已经试运行RFID自助借还系统,开通24小时自助图书室,与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共建馆外智能MINI自助图书馆,成为拥有固定馆舍的图书分馆的有效补充。

2)图书馆联盟体系。2010年底,由嘉兴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小学教育系统、科技系统等共同建设的区域性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嘉兴数字图书馆开通,标志着嘉兴地区行业系统图书馆或单位联合加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盟初步形成。2012年,在嘉兴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嘉兴数字图书馆手机版”也在全市各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顺利建成并开通,为全市读者移动阅读开创了新的平台。3)“社会公共资源整合”服务体系。以“中心馆—总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依托,将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职工书屋、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工程提供的资源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层级上整合起来,通过图书馆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不断提升资源的社会效用,节约管理成本。

乡镇分馆建设以来,嘉兴市本级平均每个乡镇分馆年到馆人次超出十万,社会效益达到甚至超出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平均水平。嘉兴数字图书馆自开通以来至2013年底,读者有效访问次数为163万人次;各频道总访问次数超过1700万次;文献传递次数超55万次,受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普通读者的广泛好评。

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实践,被誉为打破“篱笆墙”的公共图书馆和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嘉兴模式”。20084月召开的“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高层论坛”认为:嘉兴与苏州、佛山禅城区模式代表了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较为成功的探索,成为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发展方向。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国内多家重要媒体对此作了报道。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要求省内各地借鉴嘉兴总分馆体系建设的经验。文化部于20094月在嘉兴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200968日,李长春同志调研时称“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做法是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一个创新,有利于改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二元结构,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个经验在全国有普遍意义,值得在全国推广”。20116月,刘云山同志在视察嘉兴市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时给予高度评价:“你们为全国创造了一种新模式,为全国做了大贡献,你们嘉兴的文化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2009年,嘉兴市图书馆团队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荣获浙江省文化厅颁布的“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一等奖。2011年,“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于2013年完成创建工作,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验收。2012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评为“浙江省2012年度十佳民生工程”之一。2013年,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