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产“无人机”下线
银灰色的外壳充满现代感,4个旋翼有序分布于两侧翼展,高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续航长达3小时……日前,一款名为“X-PC1W多旋翼无人机”的产品在浙江轩孚科技有限公司整机量产下线,标志着企业在低空产品领域迈出了全新的一大步。
“首批20架应用于农林植保的无人机产品即将发往东南亚,这是我们无人机产品的首次正式交付。”企业研发中心副主任刘立明颇为自豪地说。
作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子公司,一直以来轩孚以研发生产有着“汽车心脏之称”的AT自动变速器见长。一家车企配套企业怎么会从“地面”飞向了“天空”,还做起了无人机?
刘立明介绍,无人机的内核“亮点”所在就是航空增程器,常见的无人机主要为纯电动,30分钟左右的续航时间如果要应用于巡检、应急救援等无法预知工作时长的场景,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轩孚以动力系统起家,拥有20多年的产品沉淀,手握多项高度自研技术,我们有自信能让无人机搭载上航空增程器,大幅提升续航能力。”刘立明说,航空增程器的续航能力约等于无人机的“生命力”。
为此,轩孚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这支平均年龄不过35岁的年轻团队,从专业的角度针对航空增程器的发动机、电机控制、电喷ECU控制器等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
“这款GX-16航空增程器,采用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二冲程水冷电喷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刘立明拿起样品给记者展示。据悉,该款增程器动力系统耐久可靠性高达300小时,单次续航长达3小时,在零下40度的高寒地区也可正常工作。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超预期的市场反馈。
目前,轩孚已成功量产3款航空增程器产品,覆盖了20千瓦以下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七成。
既然,有能力为无人机提供动力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为何不把产业链再往下探探,直接把产品做到终端?轩孚再一次开始了从系统配件到整机开发的战略升级。成立联合作战室,研发部门自主设计开发,采购部门寻找优质供应链体系、销售部门收集客户需求……今年6月在泰国举行的AGRITECHNICA ASIA农机展上,由轩孚自主研发的首款无人机产品——X-PC1W首次亮相,引起往来客户的广泛兴趣。
这款X-PC1W多旋翼系列无人机,采用了航空级复合材料,最大起飞重量63.5公斤,满载续航时间较同类电动无人机增加了2倍以上。与此同时,高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及变量喷洒功能可使无人机基于航线规划自主完成作业。
刘立明透露,目前团队还在研发大功率航空增程器和大载重量的无人机,希望未来产品能够覆盖更多的应用场景,掘金“空中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