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助力居民实现“充电自由”
■全媒体记者 王中鹏 通讯员 魏明珠
本报讯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市民对汽车的充电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随之而来的“充电难”这件民生“关键小事”,近年来,海盐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缩小服务半径,完善充电站布局,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2024年,全县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392个,总量达1242个。
位于武原街道海丰中路的环城智充充电站于2024年12月1日启用。该充电站配备有14台120千瓦的双枪充电桩,均为快充,可同时为28辆新能源汽车充电。中午11点多,市民雷涛涛正在该充电站给自己的新能源车充电。“趁着中午谷电便宜,特地赶过来充电,这里充电枪比较多,而且是快充,很方便。”雷涛涛说。
据了解,该充电站启用1个多月以来,已累计提供充电服务4093次,充电电量超10万度。“我们采用尖峰平谷计费方式,谷电的价格为每度0.49元。还在充电站内设置了自助洗车、公共卫生间、无人售货机等服务和设施,而且3小时内充电停车免费,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充电体验。”
市民许国备从事网约车行业有2年时间,他每天驾驶着电动汽车穿行在海盐的大街小巷,见证了海盐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前几年,海盐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比较少,经常遇到排队等候的情况,现在随处可见充电桩,排队的情况大大减少。”许国备告诉记者,他平时用支付宝或者浙里办APP中的“浙里充”小程序查找充电桩,电价、距离、有无空闲充电枪等信息一应俱全,非常方便。
老旧小区由于各方面硬件条件相对落后,充电桩数量的缺少和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旺盛的矛盾较为突出。对此,海盐积极链接各方资源,着力破解老旧小区“汽车充电难”问题,加速打通充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武原街道蒋家桥社区方池东路停车场位于老旧小区内,2024年初,该停车场新增了4个快充车位。“以前小区里没有充电桩,要在别的地方充好电再回家。现在充电桩就在楼下,到家就能充,很方便。”小区居民王大军说。
记者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了解到,目前,海盐汽车保有量已超20万辆,其中,本地牌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8万辆。
2022年,海盐在全市率先出台《海盐县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十四五”布局规划》,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充电桩规划建设布点,引导充电桩设施布局建设。截至目前,海盐已建成公共充电桩1242个,全县9个镇(街道)已实现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农村充电桩覆盖率达到84.42%。
“接下来,海盐将不断完善充电桩点位布局,提升充电设施利用率和故障处置能力,探索建立充电设施运维问题发现、通报、整改、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机制,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和使用体验,高质量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今年实现充电基础设施“村村全覆盖”。